中年媽媽怒吼:你精彩過了,倒要兒女回農村種菜?!

年少不聽李宗盛,再聽已是不惑年。

40+的年紀,走在秋風瑟瑟的北京街頭,我突然就聽懂了李宗盛的那首《凡人歌》。

“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既唱出了真實生活裡的柴米油鹽和磕磕碰碰,也讓我想起熱播劇《凡人歌》裡那偉兩口子的心酸和無奈。

人到中年,雙雙失業,身體變差,存款被騙,還有房貸要還,兩個孩子要養……

屏幕裡的中產現形記,讓屏幕外的北漂們狠狠地共情了。

01

“你精彩過了,倒要兒女回農村種菜?”

凡人的生活,就像10月換季的氣溫,起起落落。

特別難的時候,高唱一曲《凡人歌》,一個聲嘶力竭地吼,一個比哭還難看地笑。唱過哭過之後,還要在一團亂麻中扒拉出救命的稻草,繼續過好自己的稀碎人生。

爲了緩解經濟壓力,那偉最開始想要賣了北京的房子回老家。

家裡的老人不同意,“你看你們都已經考出來了,到了孩子這兒,還再走一遭啊?”

沈琳乾脆怒吼:

“就這樣逃跑了,讓卓越和子軒將來重新來一遍?你自己闖北京,精彩過了,倒要兒女回農村種菜?”

沈琳態度堅決,她不願意就這麼逃離。

因爲,這裡是北京。

44所大學集結在此,包含了清北等9所985院校,北郵、外經貿等18所211院校,還聚集了中國近四成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裡是沈琳大學畢業後奮鬥的起點。北京陪伴她成家、立業,也見證了她的小家20年來的風風雨雨、磕磕絆絆。

最終,沈琳一家搬到了離北京不遠的燕郊,女兒越越也轉去那裡上學。

其實,那偉和沈琳的問題,可能也是你我的問題:

能不能解決北京戶口?

願不願放棄工作回老家陪讀?

能不能忍受夫妻兩地分居?

忍不忍心讓孩子回老家成爲留守兒童?

神仙自洽,凡人自救。

問題出現時,只有直面問題,纔有機會找到新的出路和答案。

02

離開北京的孩子越來越多?

越到高年級,身邊離開北京的孩子也就越多。

原因很簡單,沒有北京戶口,不能在北京上公立高中,參加北京高考。

就算那偉的女兒可以踏踏實實在北京讀完小學,她也只是暫時有學上。非京籍的孩子,總要想好一條“退路”。

我和一些家長聊過後發現,非京籍家庭的升學規劃,不外乎以下這些:

1. 小學在北京讀,小學高年級或初中回老家;

2. 去天津買房讀書,孩子參加天津高考;

3. 去燕郊、廊坊、張家口等地讀書;

4. 讀國際學校,畢業後直接出國;

5. 家長拿香港身份,孩子參加香港高考;

6. 留在北京上高職

7. 家長積分落戶拿到北京戶口

依次分析一下以上規劃的利與弊。

1. 回老家

花錢最少,但是從情感上看,性價比可能最低。

孩子有老人照顧,但不得不成爲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兩地分隔。爲了讓孩子儘快適應老家環境,避免情感缺失,父母一方回去陪讀可能比較好。

2. 去天津

在《我不是廢柴》(《凡人歌》原著小說)裡,那偉一家商量出了最終的教育計劃:去天津買房安家,讓兒女在天津參加高考。

現在很多人來天津落戶,都是衝着天津高考。天津的本科錄取率在全國遙遙領先,985錄取率更是全國第一。但是,隨着大批外來人口的涌入,天津的入學政策不斷收緊,轉學政策、高考政策也存在變數。

3. 去河北

和《凡人歌》裡演的一樣,許多非京籍家長,把目光投向了燕郊、廊坊、張家口等地。

這些地方離京不遠,私立學校的費用相對較低,能拿到河北正規學籍,一家人可以週末團聚,家長也不用辭職回老家陪讀。

4. 讀國際學校

要是孩子將來打算出國留學,那麼戶口對他們來說,真的就是可有可無。

但是,也有家長對留學祛魅,覺得這兩年留學貶值了。

我想說的是,現在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市場自然供大於求。而供不應求的,是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學生,比如考上985和世界Top100的。

所以,不是教育的紅利消失了,而是企業對學歷的要求升級了。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出國,不是爲了有學上,而是奔着名校光環、國際視野和就業競爭力。

當然,選擇國際路線,家庭的財力要跟得上。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留學也要量力而行。預算充足的可以投資百萬選擇英美,50萬以內考慮新加坡,20-30萬新西蘭。此外,歐洲一些公立大學學費爲0,只需要考慮生活成本。

如果條件許可,初中、高中就可以出國,這比在國內讀國際學校,具備更大的升學優勢。

5. 拿香港身份

孩子成爲港籍考生,可以參加DSE香港高考或者華僑生聯考,世界Top100、港八大、內地985/211輕鬆拿下。

當然,非港籍的孩子,也可以在京就讀國際學校的DSE課程,以內地生的身份參加香港高考。這條路不僅競爭壓力遠低於高考,進入世界名校的機率也是高考的數十倍。而且,DSE不是一考定終身,孩子可以在兩年內重考不理想的科目。

6. 讀職高

只要通過四證審覈,非京籍的孩子中考之後可以留在北京上職高,三年之後參加高職單招考試,先上大專再讀本科。

7. 積分落戶

積分落戶一勞永逸,但是難度大、風險高。要是家長高考前沒拿到指標,到時候孩子咋整?

現在,北上廣深這四個超一線城市,還維持戶籍高門檻的只剩下北京。

北京:每年爭搶6000個落戶名額,成功率僅0.07%上海:社保積累和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廣州:40歲以下本科+本地社保深圳:35歲以下大專+本地社保

而且,拿到北京戶口的人,最好是買得起房子,還得上貸款,能在北京紮根生活下去。如果像《凡人歌》裡的沈磊那樣,連生活都難以維繫,光有一個北京戶口,又有什麼用呢?

說了這麼多,北京戶口重要嗎?

也許重要,因爲它是個很重要的工具;也許沒那麼重要,因爲它畢竟只是個工具。

我的建議是,父母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積累更多的資本,這樣孩子的選擇和退路也會更多一些。

記住,不管選擇了哪條路,都要堅定自己的決定,主打的就是要不焦慮、不內耗。

最忌諱的就是教育路線搖擺不定,這山望着那山高,今天一出明天一出,最後把孩子給整廢了。

03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這個深遠,不僅體現在愛和陪伴上,也體現在教育的規劃和選擇上。

注意了,每個選擇都有“窗口期”,越早規劃,準備就越充分。別等到黃花菜都涼了,纔想起要下鍋!

2025年幼升小的非京籍家庭

現在已經10月底了,如果還沒辦好居住證和社保,明年想要在東城、西城、豐臺、石景山、亦莊等區入學,恐怕有些難度。

北京各區對非京籍幼升小入學政策要求不同,非京籍幼升小家庭至少要提前一年準備小學入學工作,尤其要打聽跨區換工作、房東不提供居住證明、社保斷繳等情況的解決辦法。

回老家上學

回原籍讀書看起來簡單,但也需要提前聯繫學校,考慮孩子能不能適應新環境。

比如,北京的小學普遍強調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這可能與老家的教學方式存在差異。還有,老家的教材和孩子現在用的教材可能也不一樣。

如果孩子不太能吃苦,或者兩地的教材區別太大,是不是要考慮讓孩子留級一年?

去天津高考

這兩年天津的轉學政策、高考政策的變化都挺大的。

有的重點小學不接受轉學的孩子。

和平、河西、南開這幾個區小學轉學四升五是最後一次機會。

自2022年起,天津高考報名條件開始要求“三年戶籍+三年學籍”。

所以,如果想在天津高考,最晚在高中之前就要完成落戶。想要上一所好學校,基本上孩子上小學就要開始籌備了。

拿香港身份

華僑生聯考需要持有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才能報名。家長從申請香港身份到獲得永居,至少需要7到8年的時間,中間還要考慮能不能拿到工作續簽,有沒有納稅等問題,所以最晚要在孩子四年級以前做好規劃。

而且,還要考慮是全家一起走,還是有人留下來掙錢,一家人能不能接受在香港住老破小等等。

讀國際學校

幼兒園坐不住的,或者不想吃應試苦的,在經濟許可的前提下,建議小學直接上國際學校,然後出國讀美高、英高或加高。

一開始讀公立小學的孩子,什麼時候轉去國際學校比較合適?

個人建議,想要衝擊頂級名校的非京籍的孩子,最好5年級就轉到國際學校。避開小升初,6年級開始接受雙語教學,初二、初三轉入A-Level課程體系,或者初三開始AP選科規劃,然後免中考直接讀國際高中。

當然,孩子也可以等到初三中考完畢後,用中考分數和雅思/託福成績轉到國際學校或者公立高中國際部。

我還知道有些孩子,高考後發現成績不理想,最後拿着高考分數和雅思/託福成績,申請澳洲、美國、加拿大或香港澳門留學。只不過,高考後再決定留學,孩子能申請到的學校檔次,比起早早就讀國際學校的孩子,會有不小的差距。

打個姐妹們都懂的比喻。如果把高考比作自然分娩,國際路線比作剖腹產,最好的情況是,咱們一開始就定下來怎麼生,這樣準備起來也充分。

但如果一開始選擇自己生,到了最後關頭再捱上一刀,那可真是兩茬罪都受了。

所以,想要出國留學,最好一開始就選國際路線。如果考慮轉軌,也是越早越好。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資源日益豐富,升學路線也更加多元。如今,北京戶口已不再是孩子教育路上唯一的“保險箱”。

再遇到上學難題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完成自救——

根據家庭狀況儘早制定一個比較清晰的長線規劃。

路線確定後堅定執行,中途別埋怨、別糾結、別後悔。

降低預期,接受孩子有可能是個普通人。

即便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態,我們還是需要不斷地努力。要相信,生活從不會虧待一個長期努力的人。

你我皆凡人,但我們不是廢柴。就像《凡人歌》裡那偉說的,“怎麼能說是廢柴呢。你是可以燃燒的,燃燒的柴火。”

戳藍字領資源: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