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例武漢肺炎 在此確認
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實驗室。(孫俊軍攝)
配製檢測試劑。(孫俊軍攝)
檢測需兩個人相互配合,一個人操作時另一個觀察檢查操作是否符合程式。(孫俊軍攝)
從醫院送來的待檢樣本放在沉甸甸的箱子裡,送入實驗室。(孫俊軍攝)
長長的走廊盡頭,是一道密閉的鐵門。鐵門的邊上,有一個不鏽鋼小鐵窗,上面掛着一個牌子「標本傳遞窗」。
2月2日上午10時許,一名身着醫院工作服的男子,手裡提着一個長方形的銀色密封箱走了過來,按了一下門鈴:「我是市二院的,送樣本。」鐵窗隨後打開,他把箱子放到了傳遞窗中。對面,一名戴着帽子、手套、身着隔離衣的工作人員,從另外一側打開窗戶,把箱子取走。
這裡是位於中山市東區長江路70號的中山市疾控中心五樓的病毒檢測實驗室,一個按照P2標準建設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山市新型冠狀病毒(俗稱武漢肺炎)感染的肺炎病例核酸檢測的唯一確診實驗室。
1月21日,中山市疾控中心實驗室應急檢測小組工作人員在一批樣本中,初篩確認了一例陽性樣本。隨後,中山市疾控中心將該樣本緊急送到省疾控中心實驗室。1月2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對該樣本的檢測結果確認爲陽性,由此確認了中山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確診病例。
1月21日,實驗室 篩出中山首例陽性樣本
1月21日,「我們在送檢的一批樣本中,發現了一例陽性樣本之後,立即啓動送樣本的程式,將樣本送往省疾控中心進行再次確認。」中山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副科長吳衍恆回憶,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經過核酸提取、聚合酶 鏈式反應(PCR擴增)、結果分析等,初篩出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核酸檢測陽性樣本。隨後,樣本被送到了廣東省疾控中心確認,最終確認了中山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實驗室結果:陽性。
從1月23日開始,隨着中山確診病例的陸續增加,實驗室工作人員不間斷對全市24個鎮區送來的樣本進行核酸檢測並及時將檢測結果回饋給疫情處置人員。對於結果不確定的樣本,當天就進行復檢,有時甚至忙到凌晨三四點。
2003年非典之後,中山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重建疾控中心。4年之後,新的疾控中心落成,在建成13年以來,迎來了最忙碌的春節。
4小時核酸檢測 16名技術人員24小時待命
2月2日上午9時許,中山市疾控中心應急檢測小組聯繫人師舞陽和4名技術人員走進病毒檢測實驗室,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隨着大陸越來越嚴峻的疫情形勢,從1月21日開始,實驗室16名技術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
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樣本的風險極高,必須在符合條件的實驗室中進行檢驗,核酸檢測在實驗室裡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行。進入分子實驗室之前,技術人員必須採取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消毒、穿戴連體防護服、佩戴護目鏡、N95口罩、雙層乳膠手套等,全副武裝,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
這一天,技術員小郭和小吳,花了大概20分鐘,穿上連體防護服,完成個人防護之後,進入分子實驗室做樣本檢測,另外兩名同事則在試劑配製間進行試劑配製,並協助其他工作。
上午10點多,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提着一個長方形的銀色密封箱,走到病毒檢測實驗室門口。「標本傳遞窗」打開之後,他把箱子遞了進來。
傳遞窗這頭,一名技術人員接過了箱子,把箱子又送到分子實驗室門口的「標本傳遞窗」,把一個圓柱形的罐子從箱子取出來,放入窗裡面。這是一名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樣本。
實驗室裡,小郭打開罐子,取出層層包裹的病毒採樣管,遞給操作檯的小吳。小吳馬上對採樣管進行消毒處理。
樣本消毒之後,進行核酸提取,配置PCR反應體系,將核酸加入體系,上機操作,然後根據擴增曲線來判斷陰性或陽性……過程整整持續了4個多小時。而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不能上廁所、喝水,也不能吃東西,只有實驗室的一批樣品完成之後,才能走出來,歇一口氣。
每天都在這裡工作 忘了多久沒有回家
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工作以來,實驗室的檢測人員三班倒,基本都是中午1點過後才能吃上午餐,每天通常晚上8點以後才能吃到飯,大多以速食麪、八寶粥等替代。爲了避免感染,有工作人員十多天沒敢回家,有人則不敢告訴家裡人自己到底在做啥。「最長的一次實驗,在實驗室持續呆了5個多小時,不吃不喝,對精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技術員小郭說,直到現在都沒敢和家裡人說實話,自己在單位做什麼。「我就是和家裡人說,春節要值班,不能回來。」爲了不讓家裡人擔心,十多天來,小郭吃住都在單位。問他有多久沒有回家了,他想了一會回答說:「我每天都在這裡值班、工作,已經忘了多久沒有回家。」
小靈通 檢測步驟
●進入分子實驗室前,檢測人員必須採取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
●收到樣本後,檢測人員在分子實驗室進行樣品處理和核酸提取。
●提取樣本核酸後,加進預先配置的PCR體系中,上機操作,擴增完成後,根據擴增曲線判斷樣品檢測結果爲陰性或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