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拆中正紀念堂 不是蔡政府說了算
社論
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再度爆出爭議。行政院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專案小組成員投書媒體〈中正紀念堂轉型 只能停留在想像嗎?〉一文指出,根本的問題是領導者缺乏政治意志與能力,纔會讓轉型停滯。行政院長陳建仁迴應:我們有相當完整的研議,目前在進行的過程當中,並沒有所謂即將拆除的這樣一個結論。
自以爲是的正義
彷彿每到政權輪替的前夕,就開始有人高喊:轉型正義做得不夠徹底,還要再繼續轉型下去。陳水扁下臺前夕如此,蔡英文要下臺,又再來喊了,好像8年的執政,什麼事都沒幹,選前就要操作「轉型正義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現在,讓我們回到原則性的問題來看待中正紀念堂定位,首先要問三個問題:第一,什麼叫做正義?誰來定義?誰有權力定義?總不能說你講的就是正義,別人的觀念都是不義吧!
第二,誰來定位蔣介石的歷史地位?當行政院轉型推動小組說蔣介石是威權政治,是獨裁者的時候,國際上的歷史學者正在研究蔣介石是聯合國創建的參與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領袖,是共同抵抗法西斯軸心帝國的同盟,美國更在意蔣介石是反共陣線第一島鏈的基石。從世界史的角度看,蔣介石有他的地位。而從民進黨最喜歡喊的「反共反中」來看,蔣介石恰恰是他們的老祖宗,反共的最強堡壘。如果不是他,今天台灣還能保得住嗎?在這一點上,民進黨是不是要從反共的立場重新肯定蔣介石?難道不應該爲「反共祖宗」立一個銅像?而威權與反共,難道不是現在民進黨的一體兩面,集於一身?
第三,請問行政院有權定義正義與否嗎?用自以爲是的定義,要採取行動移除銅像,甚至拆除整個中正紀念堂,有得到全民的同意嗎?如果全民都不認同你的正義,不同意採取拆除行動,請問中正紀念堂的移除,敢不敢舉行全民公投來決定?沒有任何民意基礎,一口咬定別人不正義,說拆就要拆。這是不是新獨裁政權?
直白的說,這個世界正義不正義,不是誰說了算。蔣介石時期定義了反共抗俄是正義,抓匪諜是正義;今天,民進黨定義「反中抗中」是正義,消除威權是正義;如果有一天當政權再輪替後,要換誰來定義正義?那時候,如果定義蔡政府今天的作爲是法西斯獨裁,是不正義,要不要把民進黨建的那些建築都拆了?
問過全民意見嗎
用今天自以爲是的正義,要拆掉所有銅像與建築,那麼下一次,新的正義要拆掉八田與一,拆掉象徵日本殖民政權、帝國主義威權法西斯象徵的總統府,拆掉那些讓臺灣人民犧牲了30萬人去對抗的日本帝國建築,要不要同意?帝國主義的罪惡,難道不是世界公認的?連印度都要改名爲巴拉特(Bharat),來抹去印度(India)這個英國殖民時期確立的名稱,臺灣難道不該從日本的殖民地心態覺醒?
就中正紀念堂來講,其建築是由臺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委員會定義爲「文化景觀、歷史建築」,在這個定位下,它不能被改建和拆除,除非行政院要打破這個定義,纔有可能拆除重建。但如果臺北市所定義的「文化景觀、歷史建築」可以被改變,是否意味着總統府、臺北賓館也可以被改變?
從網路民調我們也可看出來,反對中正紀念堂拆除的人,佔了近9成,而支持拆的人只有1成不到。這樣的民意,難道不足以顯示民間的意見嗎?而行政院如果還在那裡用正義兩個字在強姦民意,那就真是全民公敵了。
事實上,中正紀念堂不是一小撮人開了幾個委員會就可以決定的。這些人連文化古蹟也不懂,就要來決定臺北市民的生活公共空間,臺北人成長記憶時空,憑什麼?他們有問過臺北市民的意見嗎?問過全民的意見嗎?沒有公共討論,沒有對話,這就是獨裁!
無論如何,中正紀念堂要動之前,至少要經過兩道程序:第一,臺北市文化資產委員會同意改變「文化景觀、歷史建築」的定位;第二,全民公投決定去留走向。這纔是符合民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