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看穿「抗中保臺」的私心繫列二:拚經濟優先 美日反中風向改變
中國時報社論
選前最後幾天,蔡英文大打「抗中牌」,呼籲選民「爲臺灣挺身而出」,稱「全世界都在看臺灣對民主自由的決心」、「大家的一票更是決定國際會不會持續更有力支持臺灣」云云。民進黨貪腐、高官失德、政策失敗、治安敗壞、人民普遍生活艱困,明明是基層地方選舉,卻複製2020勝選經驗,企圖用「抗中保臺牌」喚醒選民支持民進黨的熱情。但民進黨誤判情勢,不但選民不再埋單,而且隨着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的變化,「抗中保臺牌」反而可能成爲2024民進黨的毒藥。
香港安定 運作恢復正常
2020年「抗中保臺牌」能夠奏效,關鍵原因在大陸人大常委會鐵腕制定《香港國安法》,一舉解決持續1年餘的「反送中風暴」,卻引起臺灣社會,尤其年輕人兔死狐悲的情緒,加上蔡英文刻意擴大解讀習近平《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講話提出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把九二共識和臺灣方案直接掛鉤,洗腦民衆 接受九二共識就是接受一國兩制,就是對中共投降。中共隔海有理說不清,國民黨失去論述與反擊能力,選民接受民進黨的片面論述,讓蔡英文奇蹟式贏得黨內初選、繼而打敗聲勢如日中天的韓國瑜,蔡英文與民進黨的勝利卻成爲這兩年臺灣人民的苦果,臺海兵兇戰危。
今年外部情勢丕變,首先,香港實施《國安法》後,不但社會運作與人民生活迅速恢復正常,港府依據一國兩制精神繼續運作,大陸並未過度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地位,但未對香港國際自由港與金融中心地位造成太大影響,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崛起、香港式微,主要來自經濟因素,而非法制面因素。臺灣民衆看在眼中,《香港國安法》與一國兩制並非民進黨所形容的「末日浩劫」。
其次,中共二十大結束,習近平權力再次鞏固後,開始推動大外交,與西方國家的對抗關係漸次舒緩。「拜習會」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開始安排赴北京訪問,大陸人行行長易綱和美國財長葉倫劍及履及在G20峰會期間舉行會談;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也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泰國會談;大陸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則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和其率領的美國企業代表團,就中美經貿合作等議題進行交流,兩國外交與經貿關係恢復常態運作。
美日和顏 改善與中交流
中日關係也出現變化,岸田首相雖持續安倍的安保政策,在印太戰略上也和美國同一戰線,但數度表示,希望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這次「岸習會」,習近平和岸田握手時,臉上始終掛着微笑,與過去不悅的神情大爲不同。岸田雖提出大陸船隻入侵領海、對臺軍演造成臺海緊張等尖銳問題,但雙方依然達成改善關係的共識,並同意協調外相林芳正訪中,若後續互動良好,習近平有機會赴日訪問。
中國大陸與美、日關係出現微妙變化,主要在經濟動機,而且美國體認到,在俄烏戰爭、北韓核武研製與飛彈試射、氣候與減碳等問題上,沒有中國的合作註定一事無成。尤其俄烏戰爭、疫情與美國急速升息等疊加因素衝擊下,全球物價高漲、民生艱困,糧食危機與金融風暴迫在眉睫,有必要與中國減少對抗、增加合作。中國大陸也有吸引外資流入、增加出口的需要,「拚經濟」的壓力超過地緣政治。
根據陸媒報導,拜登曾向習近平承諾「五不四無意」: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無意與中國衝突、無意與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無意圍堵中國。美國新聞稿雖未記載,但也沒有否認,尤其拜登判斷短期內大陸並無攻打臺灣的意圖,民進黨千萬不可自我安慰,假設美國未明示就表示不存在而繼續「抗中」,更不可挑撥美中關係,陷臺灣於中美共管困境。
所謂「抗中保臺」只是選舉招數,鄭運鵬、陳時中都曾打着「兩岸一家親」旗號到大陸活動,甚至賺錢,選民漸漸看穿真相。美、日與中國大陸都有意控制雙方緊張關係,創造有利經濟的相對穩定政治關係。習近平和張忠謀也在APEC會議友善互動,抗中保臺反而會讓臺灣更危險,民進黨若不肯放棄反中奶嘴,執意拖累臺灣,人民不會再縱容這個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