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兩岸關係不改善 斷交骨牌難止
中國時報社論
中華民國與宏都拉斯26日正式終結兩國82年的邦交,面對又一次的重大外交挫敗,蔡英文總統與外交部長吳釗燮都發表制式迴應,刻意忽略這是蔡英文執政以來第9個邦交國棄我而去,也是吳釗燮任內的第7國,是總統民選後空前且恐非絕後的紀錄。最令國人不滿的是,蔡政府拒絕面對現實,不願嚴肅檢討,更無人承擔政治責任,依照這個模式,剩下13個邦交國未來繼續出走,甚至縮減爲個位數,都是可能的發展。
連斷九國 沒人肯負責
蔡總統表示,中共打壓與威脅不會改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事實,也無法減損臺灣人民堅持自由民主,大步走向世界的意志。除了展現更強烈的反中、抗中立場,談話基調與2021年和尼加拉瓜斷交時雷同。
吳釗燮則親自舉行記者會,嚴詞批判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一直對中國存有幻想,對臺灣恣意作態需索,並正告北京當局一再以虛假承諾誘迫我友邦,壓縮我國外交空間的行徑,已嚴重傷害臺灣人民的情感,也使兩岸關係加速背向而行。
臺宏關係生變並不令人意外,全世界有181國承認中國,其中包括了美國、歐洲及印太地區所有主要國家;中國大陸也是150多國的最大貿易伙伴,與大陸發展關係是必然趨勢,否則就形同自我設限。卡蕬楚決定與中國建交時表示,「此舉表明我決心遵守政府計劃,並與世界各國一起自由地擴大邊界」,就代表一個小國期望與全球最大市場接觸整合,是個「理性」的決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美洲事務特別顧問陶德先後表示必須「尊重」宏都拉斯的決定,已說明美國即使不樂意看到,卻沒有選擇,更無立場反對宏都拉斯發展與中國的關係,這一切凸顯蔡政府只會甩鍋中共挖牆角及邦交國爲了幾億美元援助變心,不但脫離現實,甚至不具道德說服力。
在區域政治層面,爲防止中國大陸的勢力在中美洲後院擴大,美國確實力挺臺灣維持邦交國,前總統川普於2020年簽署《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拜登總統去年6月在洛杉磯親自主持了第9屆「美洲峰會」,當時宏都拉斯與瓜地馬拉的元首並未出席,這次美臺聯手仍無法挽救臺宏關係,就說明了美國影響力逐漸式微。
蔡政府外交政策最大迷思就是全盤依附美國,殊不知美國在拉丁美洲已不再獨享霸權,與臺灣利益也不完全一致,美國不會因爲中宏建交採取任何反制行動,臺灣卻要付出斷交的慘痛代價。
骨牌效應 巴拉圭挑戰
臺灣對外關係與美中戰略競爭及兩岸情勢有密切連動關係,蔡英文預定29日展開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表面上訪問友邦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但最大目標還是在洛杉磯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衆院「中國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也證實將會參與。麥卡錫與蓋拉格是共和黨右翼反中大將,視中國爲美國的最大「生存威脅」,蔡政府以爲麥卡錫迴避訪問臺灣就可安然無事,顯然是誤判形勢,並無法管控風險,終於導致元首外交尚未啓動,先發生斷交的惡例。
從實質利益來看,中國大陸自2018年起已取代美國,成爲拉美的最大貿易伙伴,2021年的貿易總額爲2470億美元,美國則僅有1740億美元,大陸市場對中美洲國傢俱有不可抗拒的誘因,再加上中國大陸對當地發電廠、港口、公路等基礎建設的投入,臺灣更是難以抗衡,絕非單以指稱中國未履行承諾,甚至部分受援國家陷入債務泥沼就可以扭轉相關國家的意志與決策。
事實上美國學者專家都指出,臺灣現行政策與作法無法抗拒中國大陸的外交攻勢,如巴拉圭將於4月30日舉行總統大選,在野黨候選人阿列格里公開表示,當選後將與中國建交,其主要訴求就是爲巴拉圭的大豆與牛肉開拓市場,而巴國無法從臺灣得到足夠的回饋。中宏建交可能引發「骨牌效應」將是臺灣的新挑戰。
臺宏斷交說明了,即使美國支持,臺灣都無法因應變局,除了國力外,整個外交政策設計、目標、執行及主其事者都存在結構性問題,已到了必須打掉重練的地步。若蔡政府不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以務實、彈性的思維取代僵硬的意識形態;「7連敗」的吳釗燮依然以「認真負責」自詡,民進黨則以「非戰之罪」視之,臺灣將陷入永無止境的斷交黑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