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 熱愛氣象 享受工作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是個超級氣象迷。圖/王德爲
「自己對天氣有好奇心,觀察這些天氣變化也會感到愉快,更喜歡把這樣的感受分享給周邊的人」,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的臉書貼滿各式自然美景,也經常與網友互動分享天氣知識或是氣象局新動態,希望讓更多人可以對大氣科學感興趣。
鄭明典透露,自己最喜歡傍晚時刻,橘紅色、金紅色的晚霞,更經常出現在臉書貼文中。不只社羣媒體上如此,他的一生也是環繞在最愛的氣象,大學就讀臺大大氣系,後來在美國攻讀博士,最後回臺到氣象局服務,迄今已經超過30年。
在他看來,人類爲適應環境,去了解天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並且氣象在生活應用十分重要,只要有足夠警覺性,就可事先預警、降低傷害。但畢生投入氣象的鄭明典也曾迷失在氣象預報中,他回憶起2016年梅姬颱風襲臺,自己一時忽略氣象訊息導致誤判,因此主動要求離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一職。
鄭明典回想起那段往事表示,氣象應該一直都很有趣,但是在面對災情時必須更加謹慎,得多一份危機感,當時自己似乎出現倦怠狀況,因此希望離開預報中心,換一個環境重新感受摯愛的氣象。同時他也爲預報員喊冤,外界對於預報員常出現不合理期待,預報員是根據資料判斷,並非靠「神通」感應。
拜科技發展之賜,預報員主觀判斷氣象的程度大幅降低,因此「氣象預報是科學的」,鄭明典說。但是早期氣象能夠靠「外力」輔助部分有限,直到近年氣象技術提升才讓預報更精進。他說,衛星技術發展對於氣象而言可說是「預報革命」,透過涵蓋大範圍面積的衛星地圖讓氣象觀測資訊清楚很多,跟早期只能透過放氣球、地面觀測比較,預報能力大幅增進甚多。
他也細數電腦技術發展的幫助,早在1950年代就有出現透過電腦預測天氣的構想,但是當時技術陽春,要預報一天的天氣,電腦可能要算一個月;直到1980年代,隨着科技發展,電腦在預報應用漸漸展現價值,到了2000年,預報員已必須要以電腦作爲基礎纔可以預報。
他感嘆,「氣象預報是根據科學判斷,預報失準不應該是由人來負責」,不管哪一天,預報員都是做相同的事情,不能因爲預報失準就認爲是預報員「修煉不夠」,但外界對氣象預報太容易用結果來評斷,反而忽略預報員的努力。
後來離開預報中心的鄭明典,轉任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業務重點轉變成關注聖嬰現象、氣象變遷等長期觀測資訊,也讓他重新找回對氣象的熱情,後來一路升爲氣象局長,他笑稱「自己是享受在工作中」。
現年64歲的鄭明典,一輩子與氣象爲伍,也即將屆齡退休,任內是否還有未竟的目標?浪漫率性的他說,自己的人生似乎從來沒有停下好好設定目標,多是依靠直覺,現在還是樂在工作。至於退休後是否還會與網友在社羣上互動?他說,還不確定,會順着感覺走,他舉自己求學時隨遇而安的經歷爲例,在要出國讀書前,從來沒有做好出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