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 去個人化應從修法着手 談轉型正義 史哲:不必然是剷除式

立法院「國會願景規畫諮詢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並評選出中正紀念堂園區等6處優先考慮的擴建基地,而紀念堂堂體是否拆除的敏感議題再度浮上臺面。(範揚光攝)

文化部長史哲上任後,面對中正紀念堂轉型難題,20日上午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訪問時表示,轉型正義不必然是剷除式,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有高度政治敏感性,不是文化部或個人能單獨決定,是整個政府團隊要共同面對,目前社會對於「去個人化」、「改名」有共識,執行面則要從修法着手。

史哲表示,臺北市長蔣萬安在九合一大選前,也曾提出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爲「臺灣建設紀念館」的想法,「可見不管是『無形的』轉型概念,或是『去個人化的』更名,大家都有共識。」史哲說,他不是指要就此改名爲「臺灣建設紀念館」,「但至少改名不叫中正紀念堂,去威權化這件事情大家有共識。」

他說,就中正紀念堂的法源,已明定這座建築本身就是爲紀念先總統蔣公而設,會有蔣公象徵物收藏,「這就是一種個人化,現在大家對去個人化有共識,但這些不是一聲令下就能執行,而是需要修法。」

史哲表示,過去並沒有「轉型正義」這個名詞,「轉型,可能很多人認爲要把它拆除,我覺得這幾年,大家漸漸知道,轉型正義不必然是剷除式。這是一個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問題,所以這必然跟大衆性的選舉連結在一起,每到選舉有機會處理的時候,下次選舉又來了,這必然相關的,不是誰故意要規避這件事情。去個人化改名的修法是有共識,至於修法時機,我認爲有政治技術問題。」

他說,如果不能讓社會有一個長期的喘息、沉澱和討論,就不能在一個理性的狀況下處理。經過了這麼多年,現在談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正義,不必然就一定要拆除堂體本身。而改名去個人化、去威權化似乎獲得某種程度的共識,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正在處理這樣的議題,第一步就會從修改《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