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一、二期助陣 高港裝卸量大增 鞏固轉運地位 牽動亞灣科技與觀光發展
高雄港洲際二期和一期廠商進駐一覽
歷經近30年,高雄港洲際一期、二期建設計劃,在長榮海運的第七貨櫃中心設備陸續到位、華新麗華和銘榮元兩企業得標進駐後,總面積572公頃的臨海和外海區域,迎來近20家企業、逾千億元的投資,招商終於走到最後一哩路。比十年磨一劍還艱辛的高雄港,海運樞紐港的地位至此更鞏固,並將牽動高雄市亞灣的科技發展和觀光蛻變。
第七貨櫃中心的第一座碼頭橋式起重機,卸船上岸安裝的歷史性時刻,出現在8月5日,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特別與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前往共同見證。李賢義說,七櫃的450萬TEU(20呎標準貨櫃)裝卸量,加上陽明海運既有第六貨櫃中心的300萬TEU,目前全球排名17的高雄港,將有望朝第13名挺進。
李賢義表示,長榮海運是全球第六大航商,又是OCEAN海洋聯盟成員,具有一定話語權,因此,長年裝卸量目標每年可達650萬TEU的七櫃,明年5月及後年5月分二階段啓動營運後,高雄港在國際海運市場樞紐港的地位、全球轉運基地,勢必更鞏固。
他還說,從前身「交通部港務局」改制之前,一直到改制後的「臺灣港務公司」,近30年的歲月相當漫長,能夠在他任內,見到高雄港的成功蛻變,算是「十年磨一劍」的希望與機遇。
臺灣港務公司延續過去的發展藍圖,執行碼頭的重新配置,在長榮海運搬遷至第七貨櫃中心後,原第五貨櫃中心第79到81號碼頭,目前已由萬海航運接續承租經營,以擴大高雄港營運規模;第四貨櫃中心第115到117號碼頭,持續規劃作爲貨櫃碼頭使用。
李賢義指出,藉此機會,將重新檢視港區貨櫃航商配置情形,朝向各航商承租碼頭集中營運,以增加營運效率、降低營運成本,厚實國際港埠競爭力。
他還說,煤炭、散裝土石、散裝水泥熟料等大宗逸散性貨物的裝卸作業,目前大多集中在中島商港區49~56號碼頭,靠泊裝卸,受限碼頭後線腹地面積,只能採半遮蔽式、傳統抓鬥式進行裝卸,因此效率低且容易產生揚塵。從明年上半年開始,將陸續遷移至洲際商港區S16到S19散雜貨碼頭裝卸作業,由建通國際公司同時啓用營運S19碼頭暨後線密閉式煤炭倉儲設施,提升裝卸效率及維護港市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