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然:堅守教學一線三十五載

從1988年站上淮南礦業學院(安徽理工大學前身)講臺的那一刻起,周孟然老師開始了自己的教師“執業”生涯。從講師到教授,35年的教學科研生涯,長期紮根煤礦安全研究和教學一線,爲學生傳授知識,立德樹人,爲青年教師引路,匠心育人,爲煤礦安全保駕護航,撰寫創新與安然。

行走教學一線 潛心教學三十五載

“難以跟上思路,不知從何學起......”對學術產生排斥,幾次實驗室組會之後,周孟然發現“新徒弟”卞凱的“異樣”。專業基礎薄弱讓這位新生初入研究的大門便連連受挫,甚至產生對學習消極的念頭,作爲導師的周孟然主動找到卞凱引導他“查缺補漏”,掌握科研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參與到項目當中。

“以問題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周孟然堅持教學方法改革,不簡單告訴學生答案,引導自我探索和實踐尋找答案,創新實踐獨立思考在啓發和互動中完成“傳道授業解惑”。

在導師的循循善誘下,卞凱漸漸解除了對研究生學習的恐懼和消極,慢慢喜歡上科研,在碩士二年級發表中文SCI論文併成功申請碩博連讀,博士生期間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獲得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獲評安徽省優秀畢業生。

在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周孟然講授的《電氣控制與PLC》是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多年以來學生教評一直名列前茅。執教大學三尺講臺三十多年來,周孟然一直踐行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手段。

他不斷優化教材內容,先後主編《西門子S7-1200PLC應用技術》《複雜可編邏輯器件原理及應用》等多本規劃教材,內容深入淺出,深受學生們喜愛。由於PLC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他將理論教學與自制實驗設備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操作中。

長期教學實踐中,周孟然潛心教學改革,將教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相結合,先後獲得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三項。

行走育人一線 言傳身教相得益彰

“欲給學生一滴水,自己不僅要有一桶水,還應是一潭不斷更新的泉水”。專業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而青年教師正是這“不斷流的泉水”。周孟然經常和青年教師們談心,在業務上“傳幫帶”。他組建並獲批的安徽省“電氣信息類平臺課程教學創新團隊”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教師,多人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及稱號。

暑假結束,獲取推免資格的學生李小龍將要進入國防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而在2019年進入自動化專業學習之初,雖然成績很好,但是所學的專業究竟是什麼,發展前景又是什麼,作爲班導的周孟然發現這種“迷茫”在學生中是普遍現象,他結合數十年工作經驗給學生們呈現了一堂生動的專業通識教育課,用嚴謹治學的態度來教育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逐漸地開始向老師打開心扉。李小龍就是其中一位,周孟然安排他加入學生課題組,手把手指導,讓他通過學科競賽收穫信心。

摩洛哥博士生HAMRANI OUMAIMA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成就充滿敬佩,她決定將這個故事帶回家鄉。周孟然主動提供相關資料和案例,組織中華傳統文化分享會,邀請其他留學生一起探討,以便她能夠全面瞭解和準確表達中國抗疫成就的細節,讓中華文化在跨國交流中廣泛傳播。

周孟然高度注重課程思政建設,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價值、情感、知識、能力“四位一體”課程思政新模式,從黨史、校史、學科專業史中挖掘思政資源,培養學生艱苦奮鬥精神,獲得師生廣泛讚譽。

行走科研一線 知行並進服務社會

“每一份數據都是保障礦工安全的關鍵,不能有絲毫馬虎”。安全在於防控,如何精確對五大災害進行檢測與預警是煤礦科技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科研就要立足一線”,爲真實瞭解煤礦設備的工作環境和運行情況,他和研究生一起,每天穿着厚重的防護服,戴着頭盔和安全帽,帶着測量設備,穿越狹小的巷道和攀爬崎嶇的井筒,深入煤礦井下。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孟然在煤礦安全最關鍵的“一通三防”領域獲得突破,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獲中國綠色礦山科技一等獎一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和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等獎項。

科研必須服務社會,才能體現其價值。周孟然在繁重的教學工作同時,陸續出版多本學術專著。在他的推動與組織下,2019年安徽省煤炭學會煤礦自動化專業委員會成立,搭建了交流與合作平臺,將全省的煤炭科技工作者緊緊聯繫在一起,爲不斷推進行業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周孟然堅信一個優秀研究者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創新的科研能力,更要有高尚道德品質和良好職業操守。他指導的學生以實際行動矢志奮鬥、奉獻他人、爭做表率,在科研道路上以信仰爲旗幟、勇攀高峰,在志願服務中勇當先鋒、承擔責任。

周孟然教授和學生在實驗室

周孟然教授正在給學生上課

領導點評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徐關懷

做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好教師

周孟然深耕教書育人三十餘年,始終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忠實履行國家教育職責,自覺踐行“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要求,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成績顯著,事蹟感人,師生公認。

他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引領、因材施教,爲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等實踐機會,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壓力與挫折,不斷磨鍊意志品質;他將課程建設與思政建設緊密結合,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結合國家戰略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行業卓越人才;他堅守執着,始終在電氣與信息工程領域的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及技術推廣一線工作,主編規劃教材,理論與自制實驗設備結合,建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組建省級教學創新團隊,聚焦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需求,緊跟科學前沿,堅持科教協同,注重科研育人,培養了一批省級教壇新秀、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工作者等,貢獻突出。

學生印象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他用自己幽默風趣的句子,帶領學生走入一個個新天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用自己豐厚的遠見卓識,帶領學生面向波瀾壯闊的大海;“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爲扶持”。他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耐心爲學生答疑解惑,爲學生前進的道路掃平障礙;“春風化雨潤桃李,丹心向陽育英才”。他深深紮根於自己的專業和崗位,專研專業知識,幫助每一個心有所成的學生探索未來。

在周老師看來,一門專業課如果不能與實踐相結合,那麼理論知識學得再好也沒有用。課堂教學,周老師經常結合社會應用場景來一一講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實驗教學,他每次都會先演示實驗,並耐心地講解每一步的要求與注意事項,幫助學生們做好實驗。記得有一次實驗,因實驗複雜,步驟繁瑣,導致不少學生實驗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周老師總是仔細地檢查,並一一指出錯誤之處,講解爲何而錯,如何解決,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周老師注重課程思政,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自覺融入課堂,他經常根據目前的專業形勢、前沿科研及學生需求等,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20級(1)班 陸駿

時光荏苒,依稀記得周老師在入學時留給我們的一句話,“腳踏實地,行穩致遠”。如今還有一年即將開啓另一段旅程,再回首這段時光,與周老師相處的一點一滴格外令人難忘,我慶幸自己是如此幸運,在我人生重要的階段遇到了一盞明燈。

周老師除了在學術上爲我們引領方向,更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的日常生活,周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任何問題,隨時聯繫我,儘管來找我”。雖然周老師每天要處理許多行政事務,但是始終不忘關愛學生的日常生活。

7月31日,我家受颱風和上游洪水過境的影響,洪水入家,傢俱、家電、交通工具悉數受損。在洪水過境的第二天,周老師聯繫到我詢問家裡受災情況。我很驚訝,驚訝於周老師記得我是河北涿州人,在公事繁忙之餘還能關心我。接下來一個月,周老師總會詢問家裡災後重建的情況,學校在發佈關於颱風災害學生補助政策推文的第一時間,周老師也是及時轉發給我。這種對學生關懷備至、誨人不倦的育人理念深深感染了我。

對我來說,周老師是實驗室中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老師,是我們遇到困難時的求助對象和心靈導師,更是生活中對我關懷備至、爲我指點迷津的親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在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殷切關懷下,我收穫滿滿,築夢遠航。

——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2021級(1)班 王昊男

通 訊 員 施培鬆

本報記者 沈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