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調整不改穩健向上,海目星光伏BC量產加速啓動
光伏回暖的信號漸趨明晰,Topcon和BC技術路徑的迭代升級,給中游激光生產商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10月30日,海目星發佈2024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27億元,同比增長7.92%;歸母淨利潤爲1.67億元。
海目星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以激光技術應用的前沿需求爲導向,業務領域覆蓋3C消費電子、動力及儲能電池、光伏電池、新型顯示及醫療激光等重要領域的激光裝備技術創新型企業。
BC業務量產在即
在光伏行業降本增效的競爭中,激光設備是最不可或缺,也是技術門檻最高的環節之一。海目星於2021年開始佈局光伏業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依靠其行業首創的Topcon 激光 SE一次摻雜設備,成功躋身爲行業雙寡頭之一。
近年來,海目星在拿下Topcon 電池市場超40%的市場份額之後,又前瞻性佈局了BC電池賽道。據瞭解,海目星BC電池相關設備已取得重大突破,即將完成量產。目前,其已獲得下游頭部企業的意向訂單,預計海目星在BC和TOPCon領域全年新簽訂單有望達到30GW-40GW。
資料顯示,BC電池是晶硅電池的終極技術路線,具有高轉換效率和穩定性能,適用於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和集中式光伏電站等多種應用場景。在下游電池組件商中,除了隆基與愛旭已有明確的產能佈局外,包括晶科、天合、鈞達、一道、金陽能源等在內的多家企業也已經佈局或儲備了BC技術。
對於海目星來說,進入光伏激光賽道時間不長,但靠技術領先、實力深厚累積了衆多光伏頭部電池客戶,在光伏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佔據自己一席之地。據半年報,其光伏客戶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等。
除了新技術的突破,隨着全球能源轉型提速,海外光伏裝機需求尤其是新興市場需求的持續高增長,加之國際貿易環境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光伏企業啓動了新一輪海外產能擴張。下游新市場的開拓,也推升了激光設備新的需求增量。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光伏出海勢頭很好,僅晶科一家在沙特就有10GW的產能規劃。海目星有成熟的海外業務網絡,出海競爭優勢明顯,疊加公司技術創新優勢和穩固的頭部客戶合作關係,未來有望同時受益於行業整體復甦和佈局BC電池帶來的紅利。
主業抵禦週期低谷,固態電池助力低空經濟
去年四季度以來,國內鋰電賽道迴歸理性發展。業內頭部企業紛紛調整戰略,轉入國內市場精耕細作階段並加大力度出擊海外市場。這種週期性的壓力在今年前三季度表現得尤爲明顯。
行業龍頭先導智能三季報營收僅91.12億元,同比下降30.90%;歸母淨利潤爲6.08億元,同比下降73.81%。此外,利元亨和聯贏激光前三季度營收也分別同比下降45.17%和13.88%。利元亨繼續虧損,而聯贏激光淨利潤不到一個億,同比降幅達62.46%。
同爲激光智造設備行業的明星上市公司,海目星、先導智能、利元亨、聯贏激光均制定了積極應對的戰略,以幫助公司穩健穿越行業調整週期。但從業績反饋看,整個行業的盈利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其中,海目星的影響相對較輕一些。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行業普遍承壓之時,海目星提前進行行業趨勢的預判與戰略調整:一方面針對行業痛點研發新品,加速產品迭代升級,靠技術創新驅動市場競爭力提升;另一方面提前制定出海戰略,成功搶佔海外鋰電市場的發展先機。
根據已披露數據,在行業調整的衝擊下,海目星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依然保持穩健增長,淨利潤回落幅度也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公司在海外市場不斷“爆單”,繼不久前拿下大衆汽車12.5億元訂單後,有消息稱其海外訂單總額累計已達20億元人民幣,海外擴張勢頭強勁。
在新賽道、新藍海開闢方面,海目星的前瞻性佈局也在加速落地。在固態電池領域,公司已經實現電解液含量低於5%、能量密度達到 450瓦時/公斤的準固態電池中試產線的量產和交付,並與欣界能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首批供貨合同金額達4億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海目星與欣界能源合作生產的固態電池成功實現了產品性能的突破,未來有望助力低空經濟實現飛躍式發展。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海目星國內鋰電業務盈利水平相對穩定,但海外鋰電業務增速很快,由於海外訂單毛利率較高,預計隨着海外業務佔比提高,公司鋰電業務整體盈利能力將大幅提升。同時,公司新技術佈局加速落地,成長天花板不斷擡高也有利於估值進一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