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好讀》老派球迷的逆襲:棒球場越蓋越大 位子越來越少

圖爲2009年啓用的新洋基球場。(本報資料照片)

老派球迷的逆襲(時報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二○一六年二月,紐約洋基隊成立了「洋基票務交易所」網站,讓球迷可以在二手市場上買賣門票。洋基隊聲稱,這是爲了「打擊詐騙與僞造票券的歹徒」,但這種自欺欺人的說詞騙不了任何人。球團其實是想要逼退全球最大的二手票券交易網站StubHub,以壟斷洋基隊門票的二手市場。球隊成立這個網站是爲了牟利,除了一般販賣門票的管道,連自家的二手票也要賺。而球團此舉的心態也隱含着階級主義。

「洋基票務交易所」網站上線的隔天,球團的真正意圖就很明顯了。球隊的營運長特羅斯特(Lonn Trost)公開表示,掌握二手交易市場後,高級座位區的票價就不會跌,以免富有的季票持有人得跟大衆混合坐在一起看球。特羅斯特接受《新聞日報》(Newsday)訪問時表示:

一般球迷可在StubHub用較低的價格買到門票,但市場價格壓得太低的話,反而會對某些精英球迷造成困擾,因爲他們付了很多錢購買昂貴、位置好的門票。我們不反對球迷轉售門票,但有些球迷花了很多錢才能坐在高級座位區,但另一些球迷靠着撿便宜就能享受一樣的待遇。這兩種人相鄰而坐時,前者一定會很沮喪……說白一點,買到便宜二手票的球迷,以前應該從未坐過高級區。看到那些人,我們的死忠球迷一定會很不是滋味。

顯而易見,特羅斯特擔心富有的球迷會因爲和普通人坐在一起而「沮喪」。他就像公司股東一樣,擔心自己的股份會被稀釋掉,所以擔心有太多人找到管道,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高價區的票。接下來幾天,有謠言傳出,不光特羅斯特擔憂此事,豪華包廂中的富豪們也跟球團抱怨,他們真的不喜歡跟市井草民們太靠近。的確,他們付錢購買的不僅僅是較佳的觀賽位置,更重要的是與一般球迷區隔開來的特權。

這不是單純的社會區隔,現代化體育場都刻意做了這種安排。二○○九年啓用的新洋基球場設有許多昂貴的座位區,甚至還有一個超級昂貴的「傳奇特區」(Legends Suite)。它與其他座位區完全不相連,但不是獨立的豪華包廂,而是在本壘後方其左右兩側的露天座位區,票價最貴爲兩千六百美元(視場次與位置),平均售價則超過五百美元。傳奇特區和其他座位區的水泥屏障被形容爲「護城河」,一般球迷不得進入。球賽開打前,球員們會在場邊的休息區旁熱身、傳接球以及練習打擊,而球迷們會站在看臺後面的欄杆向球員索取簽名。在新洋基球場裡,這個區域只開放給傳奇特區的門票持有者。

新洋基球場的獨家規劃不只有傳奇特區。另外還有「冠軍」座位區,雖然這區觀衆不能穿過傳奇護城河,但走過配有金屬探測器的入口後,就會進到有如飯店大廳的私人接待區。除此之外,新洋基球場還有七十八個「天空包廂」(skybox),而舊的洋基球場僅有十九個。在這些高檔座位區的內部,還有許多休息室和餐廳。這些設施都非常舒適,讓有錢的球迷們可以享用美食(除了熱狗和漢堡,還有生猛海鮮、紐約高級餐廳的佳餚以及各式免費飲品),並坐在舒適的扶手椅上觀看大螢幕上的球賽。這些VIP區中最高檔的是哈曼酒吧(Harman Lounge),這是爲傳奇特區前排球迷預留的獨立休憩空間。

洋基球場代表了極端奢華的看球文化,它不是獨一無二的。現代的體育場館有許多迎合有錢人的設施,共同點就是「專屬性」,包括可以進入的區域以及身分限制。這在棒球界尤其明顯,過去這二十年來,球票越來越昂貴、越來越難買,主要是因爲現代球場的座位變少了。

從一九九二年巴爾的摩的金鶯球場(Oriole Park)開幕起算,直到二○二○年德州遊騎兵的環球人壽球場(Globe Life Field)啓用,棒球界興起了前所未見的蓋球場熱潮。

在這段時間裡,政府與民營企業聯手爲現有的MLB球隊建造了二十一座新球場,爲擴編球隊建造了兩座新的球場、改建兩座舊球場。亞特蘭大勇士隊和德州遊騎兵隊都搬到了新球場。這兩個場館的建築美學非常聞名,而且觀衆席的視野比起舊的多功能體育場更佳。整體上來說,它們的設計各有特色,復古與華麗的元素兼具,但座位的數量明顯少了很多。此外,克里夫蘭的進步球場(Progressive Field)、亞利桑那的大通體育場(Chase Field)和堪薩斯的考夫曼體育場(Kauffman Stadium)也減少了座位的數量。諷刺的是,MLB從二十六支球隊擴編到三十支,每隊每年要進行一百六十二場賽事,但座位數量卻比三十年前少了數百萬張。

同時間,票價卻大幅上漲。就一般的經濟學定律來看,商品的價格上漲,需求量就會降低,但這在職棒界不適用。自從蓋球場的熱潮開始以來,入場觀賽的人數反而顯著增加。有些專家認爲,球迷沒有被高價位的門票嚇跑,是因爲想去新球場朝聖、體會新鮮感。但多年下來,球迷人數沒有衰退,顯然棒球票已成爲了「範伯倫財」(Veblen goods,又稱「炫耀財」)。經濟學家範伯倫(Thorstein Veblen)創造了「炫耀性消費」一詞來描述「需求隨價格上漲而增加」的現象,因爲這些商品有專屬性,能用來象徵身分地位。(三之一;摘自《老派球迷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