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爲民 以“心”促“興”
原標題:走近兩名優秀駐村“第一書記”,聆聽幫扶故事(引題)
駐村爲民 以“心”促“興”(主題)
南方日報記者 陳欣欣
2021年以來,汕尾市各級駐村第一書記奔走于田間地頭,紮根於羣衆之中,充分發揚深圳、汕尾兩地協同作戰、精誠合作精神,用真幫實幹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用智慧汗水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了積極貢獻。
駐村第一書記三年任期即將結束。在他們即將離任之時,我們走近兩名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聆聽他們的故事,一起回顧他們駐村爲民的點點滴滴。
駐芹洋村“第一書記”石佛騰:以一顆赤誠心 爲羣衆辦實事
石佛騰清楚地記得,2021年8月17日,他驅車行駛在137縣道上,被坑坑窪窪的山路“顛”進了芹洋村。這是個四面環山的邊遠貧困小山村,向西南眺望可見陸豐最高峰——羅經嶂,一條清澈甘冽的“玉鳴泉”繞村而過。然而,這樣一座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村莊常住人口竟不足50人。
敢於碰硬維護集體利益
山地多,易發生地質災害,土地細碎化較爲嚴重……這些一直是制約芹洋村發展的瓶頸。“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來的大多是老弱病殘的村民。”石佛騰說。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但石佛騰卻不輕易言棄。駐村三年來,他實地走訪調研鄰鎮多個村莊的產業發展情況,深入瞭解芹洋村區位交通、經濟人口、土地利用情況及人文資源歷史等概況,邀請陸豐市土地行政機關專業人員測繪土地性質範圍,與村“兩委”幹部數次開會研討產業發展。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立足芹洋村的資源稟賦,石佛騰把茶產業作爲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撰寫了《陂洋鎮芹洋村關於茶葉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報告》。“雖然調研結果顯示這條路走不通,但也算是邁出了第一步。”石佛騰並不灰心,很快他又找到了新的方向——清理不規範合同。
今年,汕尾印發了《汕尾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考覈辦法》通知,要求攻堅清產覈資管理,其中就包括深入推進不規範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專項清理行動,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身爲汕尾市中級人民法院二級法官助理,石佛騰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素養,全面梳理了村組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合同中存在的不規範問題,明確集體資產的名稱、價格、時限等具體條款,仔細盤點每一處集體資產,逐一審查每一份合同,保證集體資產不流失、農民利益不受損。
“原來有些合同承包期過長、價格偏低,清理規範這類合同,才能維護好村集體利益。”在石佛騰看來,規範村級合同內容對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他還以此次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範工作爲契機,積極推行最新村組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簽訂程序與備案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合同管理,推動農村集體資產收益“顆粒歸倉”。
“聽說石書記把村裡不規範的合同都清理了一遍,現在都規範了,原先擔心的年限和租金等問題也都重新修改了,放心多了!”村民李水古說。
面對“歷史遺留問題”這一難啃的硬骨頭,石佛騰拿出敢於碰硬的勇氣、功成在我的擔當和務求實效的作風,多次溝通協商,曉之以法、動之以情,妥善解決了村裡風力發電站的土地租金問題,成功追回拖欠租金,不斷壯大集體經濟,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石佛騰還通過優化集體收入資產配置,強化投資管理,將村集體30%的生態林收入納入了集體經濟賬目,並投資產業園區標準廠房、湖東龍騰市場及市產業園區鄰里中心等項目,去年共爲村集體經濟帶來近16萬元收入。
當好村民身邊“解憂人”
鄉村振興不只是讓老百姓錢包鼓起來,還要讓環境美起來、生活好起來。
駐村期間,石佛騰帶領村民完成了道路水泥硬化或瀝青鋪設,對危房進行改造、破舊房屋院落進行整拆,全面開展村內周邊環境衛生、公共秩序、基礎設施、公共廁所、垃圾分類收集及“溝渠池塘溪河”整治專項行動,村黨羣服務中心面貌煥然一新,黨建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讓村民多了休閒的好去處。
芹洋村內自來水供水主要取自羅經嶂山上溪流彙集而成的玉鳴泉泉水,由於供水管網修建時間久遠,導致出現水壓降低、跑冒滴漏、管道堵塞等問題,且水中常有泥沙,村民們對於水質安全問題總是憂心忡忡。
羣衆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爲了讓村民用上放心水,石佛騰與村“兩委”幹部馬不停蹄進行現場踏勘、調研,結合實際情況明確改造方案,多次奔波於各部門,努力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同時詳細瞭解相關政策法規,做足改造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施工期間,石佛騰現場處理協調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管道規格、尺寸、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水網改造工程順利推進。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施工,村內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受到了村民們的高度評價。“現在喝上的水更加清澈、甘甜,再也不用擔心水質問題影響健康,放心多了。”村民張建媛連連誇讚。
無論是事關全村發展的大事,還是一家一戶的瑣碎小事,都被石佛騰當成自己的事,時時掛在心上。村民小李是一名不幸失去右手的殘障人士,但他身殘志堅在村裡辦起了一家制酒廠,石佛騰不但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裡幫他“打廣告”,還聯繫工作隊金融助理向他普及涉農貸款等優惠政策;村民老李的妻子患有智力障礙,石佛騰每逢節假日都會去他家走訪慰問,和他談談心、嘮嘮嗑,還爲他安排了村裡保潔員的工作,讓他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
作爲一名法官助理,石佛騰在村裡不僅是“第一書記”,還是村民們的“解憂人”。誰家兩口子鬧彆扭了他去調解,誰家兄弟倆鬧矛盾了他去說和,誰家遇到法律問題都會向他請教。他在“入戶聯心”中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憂、辦萬家事,還定期在村裡開展義務法律諮詢和普法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讓法治精神在鄉村深深紮根。
打造紅色文化“金名片”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芹洋村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衆多革命前輩都曾在此領導過革命工作,是陸豐聞名的“紅色村”。
2002年,陸豐市委、市政府修建了紅軍紀念碑。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紀念碑及其周邊設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破損,石佛騰便積極配合鎮政府對紀念碑的內外圍進行了修繕和維護,包括擴大場地面積、新增圍欄和入口標識、加固裝潢外圍山體牆壁、修建大理石階梯等。
距離紅軍紀念碑不遠處的陸豐縣委駐地遺址,也因爲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破損和毀壞情況。石佛騰積極配合鎮政府創新思路,在修復的基礎上增設牆面圖文展覽和文物實物展覽,生動展示革命故事,讓這一紅色文化遺產重新煥發光彩。
修繕一新的紅色場館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觀遊覽,上級有關部門看到了發展紅色旅遊的潛力,便決定在芹洋村修建紅色文化館。然而,由於集體土地缺乏,紅色文化館的選址工作引發了不小爭議,項目一度陷入僵局。
“只有村民思想觀念轉變,才能抓住發展的機遇。”石佛騰對此深有體會。爲了不錯失發展良機,他虛心向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請教,和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幹部一起多次專程到東海街道上門拜訪,又依託“入戶聯心”,挨家挨戶和村民談心,耐心細緻地向村民宣傳項目落地對挖掘紅色文化、帶動鄉村發展的重大意義,廣泛徵求他們的意見建議。
經過數十次上門拜訪,上百個電話,石佛騰及村“兩委”幹部的真誠和耐心打動了淳樸的村民,最終村民們達成一致,確定在九座壠自然村的集體土地上建設紅色文化館。
選址確定後,石佛騰每週都會跟進察看紅色文化館的工程進度情況,就有關方案提出看法建議,協助督促施工建設,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挖掘和歷史素材收集工作,爲文化館的內部佈置提供豐富素材,更好地展現芹洋村的紅色歷史和文化底蘊。如今,一座兩層高的芹洋村紅色文化館已成爲村裡的文化地標,年底有望正式對外開放。
駐上林村“第一書記”鄭振謀:四處奔走 爲鄉村發展匯衆力
筆直整潔的鄉村道路穿過錯落有致的民居,笑意盈盈的村民在果林裡、大棚內辛勤勞作,老人孩童在文化廣場上休閒健身……走進碣石鎮上林村,一幅“鄉村美、產業興、村民樂”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該村不但獲評2023年度汕尾市“百千萬工程”“五星級”村,還入選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
流轉土地發展特色種養業
上林村位於碣石鎮的南端,下轄上林和西陂林2個自然村、2個村民小組共853戶6032人,常住人口近3000人,過去曾是貧困村。
鄭振謀深知,發展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汕尾提出“飛地抱團、村企合作、盤活資源、三變改革、能人帶動、強村公司”等六種模式,攻堅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給了他很大啓發。
經過調研,他發現這裡山地和旅遊資源豐富,打好“綠色經濟牌”,成爲他的致富思路。一方面,他把全村分散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陸續流轉海灘、山坡地、耕地共500多畝,每年租金合計24.75萬元,解決了本村土地撂荒和部分村民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他與村“兩委”幹部認真謀劃“上林綜合市場”項目建設,推動上林村經聯社參與碣石美食城、響水水庫提水泵站、碣海種養農業產業示範基地、上林村種養基地等投資項目,每年實現增收近10萬元,推動鄉村產業持續發展。
“現在企業在村裡種上了滿地的辣椒,還有玉米,放眼望去非常漂亮,不但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鄭振謀說。
隨着“入戶聯心”活動的深入開展,鄭振謀和村“兩委”幹部走訪入戶動員鼓勵,助力村民吳釵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養牛、養鵝產業,年創收20萬元,幫助本村10戶貧困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出鄉賢返鄉創業,發展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等產業項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村裡的環境變好了,土地也流轉起來了,收入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日子越過越紅火!”吳釵說。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環境
“有學習、有規劃、有措施、有動員,這就是我們上林村在綠美生態建設中摸索出的12字‘四有’規範化做法。有了這套規範的做法,我們村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更好地爲綠美生態建設貢獻力量。”鄭振謀說。
今年以來,鄭振謀先後參加了陸豐鄉村綠化專題培訓和“汕尾·書記論壇——我們一起來種樹”活動,還到陸河縣水脣鎮螺洞村和螺溪鎮歐西村參觀學習綠美鄉村建設做法,深入理解掌握了以綠美地圖、工作機制、保障措施爲核心的汕尾鄉村綠化“三件套”特色打法。
爲把學習成效轉化爲全面推進鄉村綠化的生動實踐,鄭振謀與村“兩委”幹部共同研究謀劃,繪製“綠美地圖”,因地制宜種植櫻花、風鈴木、黃槐等景觀樹木,並藉助華潤“希望小鎮”落戶碣石鎮淺澳村的契機,聯合淺澳村與周邊村打造景觀小鎮和四季花村。
駐村三年來,鄭振謀積極向派出單位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持續加大村莊綠化和道路建設的投入,加強村莊垃圾清運處理,修建環村休閒路1.5公里,整改牆體外立面350戶,建設“四小園”38處,在村道兩側種植樹木700多棵,爲村民創造了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
優美的生態環境帶來文旅發展新機遇。汕尾市鯤鵬海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看中了上林村建設生態休閒農莊的優勢,計劃在該村發展無公害食品、保健蔬菜、家畜等特色產品,開設水果採摘、休閒垂釣、農事體驗等娛樂項目,讓遊客可以深入農田體驗農家生活。
夯實文化基礎賦能鄉村發展
月圓人團圓,家國情更濃。去年中秋國慶雙節疊加,上林村舉辦了鄉村振興文化演出暨“迎中秋 慶國慶”聯歡晚會。
一曲《我愛你中國》唱出了上林村民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也把觀衆們帶入了熱烈的觀演氛圍中。當晚,樂器合奏、潮劇、舞蹈歌唱表演等精彩節目輪番登場,贏來了臺下觀衆陣陣掌聲。在鄭振謀與村“兩位”幹部的精心策劃下,500多名村民和外出鄉賢懷揣着對家鄉發展的美好憧憬共享這場接地氣的視聽盛宴,濃濃的“文化味”點燃了上林村的“煙火氣”,共同奏響新時代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樂章。
“這是我們村第二次舉辦這麼大型的演出,節目非常精彩,我們看得非常開心。”村民楊澤生說。
法治文化也成爲上林村發展的亮麗底色。
去年4月,鄭振謀邀請汕尾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的幹警走進上林小學開展“法治進鄉村”巡講活動,通過講解法律知識、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中。
作爲汕尾市檢察院選派駐村的第一書記,鄭振謀持續探索發揮檢察職能,以開展“入戶聯心”活動爲抓手,着眼“一張網、全覆蓋、心連心”,合理確定基礎聯繫單元,發動多方力量以“拉家常”的方式送上普法“禮包”。他還成功調解了李家祠堂建設糾紛、許家祖墳修建糾紛和李家鄰居糾紛等多起矛盾糾紛,助力鄉村穩定和諧。
“駐村即將結束了,要給村裡留下帶不走的發展原動力。”在鄭振謀看來,未來的上林村將不斷刷新鄉村面貌,走出強村富民的發展道路。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