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永久關閉"系誤讀 不涉及攀登珠峰活動

(原標題:深觀察|“珠峰永久關閉”系誤讀,但不能再留下灰色地帶

前兩天“珠峰無限期關閉”的消息在朋友圈熱轉時,我就相當懷疑其真實性。以我對珠峰保護區當地情況的瞭解,這事兒落實的難度相當高。實際情況是:從2019年起,遊客大本營將後撤至絨布寺一帶。

很多熱愛環保的網友對“珠峰無限期關閉”歡呼雀躍,但此前報道給出的各種理由其實欠缺說服力,因爲沒一個新問題。老問題不能解決,原因很複雜,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搞定的。

珠穆朗瑪峰國家自然保護區於1990年代初建立,是西藏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國內國際具有相當高知名度的保護區。按照當時的技術規範以及後來的《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珠峰保護區要劃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位於西藏定日縣的珠峰主峰周邊,作爲保護區主要管理對象高山生態系統),毫無疑問要劃入核心區。

根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原則上除非經過特批的科研活動,“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但事實上,珠峰保護區建立這麼多年來,核心區,包括公衆熟知的“珠峰大本營”等地,一直都有人進入,其中有遊客,也有職業登山客,兩者並不能完全區別開來。這些旅遊登山等活動,且不說按照法律不能在覈心區開展,就算是在管理最鬆散的實驗區,也需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批准才能進行。

也就是說,在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後,主峰附近核心區的管理,在相當大程度上長期處於灰色狀態。嚴格來說,《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沒有得到執行。

不能說保護區管理機構疏於管理。大約20年前,我帶隊在珠峰保護區附近科考,誤入保護區希夏邦馬蜂核心區。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對我們這些來自上級管理機構的“自己人”也毫不客氣,連車帶人扣下,交涉許久才予放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但珠峰周邊區域不僅有自然保護區一個身份,同時也是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作爲世界最高峰,更是登山客不可能放棄的地點。況且,僅以保護來說,從珠峰中國一側登山的遊客遠不及南側尼泊爾上山人數多。管理涉及的問題,有文化,有利益,有國際影響,環境保護只是其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之一。

珠峰面臨的管理問題是全國數千個自然保護區普遍面臨的共同問題。很多自然保護區從規劃建立起就有“孃胎裡帶出的”缺陷。區劃設計時充分考慮現實因素,或儘可能理想化劃分保護區域,多數情況下都是兩難選擇。由於中國自然保護區的設置基本遵循國際自然保護地最嚴格類型的標準,導致現實中很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必然地長期處於“有法未依”狀態。

“未依”不是“不依”,是落實起來確實有困難。比如,2018年夏天我去甘肅,在嘉峪關吃宵夜時偶遇一個旅行社經理,對我吹噓可以從祁連山國家級保護區的各個區域穿越。數省交界之地,要管住,確實太難,哪怕是核心區。

目前大力推進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意在部分解決積弊,但國際上成功的管理體系,多基於獨立且有力司法,以及地方主體性。目前來看,“國家公園”體系似乎還需要拿出更好的破局之策。

珠峰保護區倒是管得住人,瞭解西藏地形的人都明白這一點,技術上沒問題。真要下了大決心,其他阻力也不見得不能擺平。說到底,只要決心夠大,不惜代價,投入足夠多,全國的保護區都做到依法嚴管,何嘗不可能。然而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牽涉地方具體利益極爲複雜,保護本身又是需要財政巨大投入的事業,“不惜代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此前遭誤讀的珠峰保護區管理機構公告,實際力度並不像外界理解的那麼大。短期而言,比較可能也合理的走向,應該是漸進收緊,重點在於人員活動管控而非禁絕。遠期而言,管理體系在充分討論後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實,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