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海濱:多層次資本市場加速構建 助推新質生產力茁壯發展

本報記者 羅輯 北京報道

“隨着新‘國九條’出臺以及監管層綜合施策,我國的‘專精特新’企業及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體系已初步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爲該體系中極爲重要的一環,定位於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北交所將成爲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沃土。同時,考慮到我國經濟深度轉型的大背景,新一輪併購浪潮下,新質生產力還將成爲併購市場一條‘長坡厚雪’的賽道,未來或涌現大量優質企業。”在12月10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24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暨《中國經營報》創刊40週年論壇”上,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如此提到。

在諸海濱看來,我國對於新質生產力及“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體系建設可對標德國自上而下推動的“隱形冠軍”企業集羣培育發展戰略。並且從國內政策、行業協會、金融市場的三方面支持情況進行對比,我國的培育體系已初步成型並在逐漸完善。其中,近年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加速推進,從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到北交所的板塊和市場定位進一步明確。完善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可對“專精特新”企業全生命週期給予持續且精準高效的發展支撐。

培育體系初步建立

“在全球範圍來看,德國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又被稱爲‘隱形冠軍’企業,指企業位於核心產業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具備掌握核心技術、市場佔有率高、研發能力強等素質)數量是全球第一,該類企業與人口的比率是全球前三。同時,自1989年以來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數量的年均增長也達到全球第一。爲何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集羣規模如此大且發展能力如此強勁?這背後,除了德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還與德國構建的一套培育、服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的完善體系息息相關。”諸海濱提到。

實際上,德國“隱形冠軍”企業數量的增長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出現爆發。德國從1996年到2000年間,發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構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配套了大量細則,最終使得德國成爲“隱形冠軍”企業最爲密集的國家。而貫穿上述支持體系的是三個要素,分別爲政府、協會和金融。

“政府鼓勵創新型企業成立,提供額外的激勵政策,推動創新產業發展形成集羣化的數字生產力,同時推動應用轉化,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此外,政策不僅鼓勵企業上市,併爲上市失敗提供風險補償機制。這一託底政策,使得企業更積極地擁抱市場。”諸海濱提到,政府除了給予直接資金支持,如技術研發補貼,還有法律法規體系的支持、人才培育的機制,此外還有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基礎設施的支持。這其中,德國構建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僅給予了“隱形冠軍”企業股權融資的便利性,更爲重要的是在企業成長的各個週期,可以提供併購、資產證券化等各類支持,讓企業成長的“工具箱”大幅擴容。

放眼我國,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將“專精特新”作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2018年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作的通知》,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體系基本成型。近年來,該支持體系不斷完善,在企業培育、政策支持、服務開展和環境優化方面持續發力,同時各省、各市、各區縣也按照層級對於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支持。2019年到2024年,總共六個批次的國家級“小巨人”家數已經達到15962家,遠超此前設定的1萬家目標。

北交所將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陣地

在上市方面,當前8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暫未上市。掛牌上市的企業則主要以新三板爲搖籃,10%左右的“小巨人”企業登陸北交所。

“未來一段時間,北交所或將成爲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專精特新’企業,乃至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諸海濱提到,“新‘國九條’進一步明晰了各類市場及板塊的定位。其中,北交所肩負服務‘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職責,同時考慮到北交所和新三板是一個有機整體,並且場外市場如各地股交中心逐步建立了‘專精特新’企業向新三板轉板的渠道,從四板到三板的障礙破冰,制度對接打通了企業不同生命週期的針對性金融服務供給能力。”

事實上,新三板此前曾有一波掛牌潮,掛牌企業數量達到1萬餘家,後續陸續摘牌,降至6000餘家。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多裡,新三板再度迎來新一輪掛牌潮。和此前的掛牌潮不同,此輪掛牌上市的主要是一些“小巨人”企業,甚至部分企業利潤可達到2億到3億元。新“國九條”發佈以後,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於“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體系進一步完善,這些企業的掛牌上市在諸海濱看來,或正是看到了多層次資本市場所提供的培育發展機會,主動擁抱適宜於自己的發展路徑。

“目前新質生產力領域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規模中位數爲營收1億—2億元,利潤爲1000萬—2000萬元。對於這些企業,真正適合和夠得上的掛牌上市融資路徑是‘新三板—北交所’體系。因此下一階段,新質生產力在北交所或將茁壯成長。”諸海濱從企業發展階段方面分析提到,從北證A股的行業分佈來看,新質生產力產業廣泛覆蓋,例如氫能源賽道中,北交所相關標的共有12家,截至2024年10月25日,總市值307.07億元。產業鏈佈局上涵蓋了氫氣生產、儲運、下游應用全產業鏈。從2023年業績來看,12家公司中的7家實現歸母淨利潤正增長,其中有3家增速超過40%。

此外,在當前新一輪併購潮迭起的背景下,諸海濱提到:“當前併購重組政策暖風不斷,同時目前IPO節奏有所放緩,併購退出熱度上升。新質生產力作爲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作爲專注於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的北交所,或也將迎來併購浪潮帶來的機會。尤其是在北交所估值迴歸合理,此前因爲估值較低而導致換股併購受阻的情況也將改善。”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