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基隆超過50年!78歲韓國奶奶見證正濱漁港興衰史 做美髮賣泡菜融入在地生活
「文化美容院」的黃太任(金奶奶,老公姓金),有着一口濃濃的韓國口音,20多歲遠嫁來臺至今已高齡78歲,是少數仍留在當地生活的韓國人。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基隆勝利巷是位在正濱漁會大樓附近的市場巷弄,現已更名爲中正路656巷,當地居住着一羣年邁的在臺韓國人與他們的後代;其中經營「文化美容院」的黃太任(金奶奶,老公姓金),有着一口濃濃的韓國口音,20多歲遠嫁來臺至今已高齡78歲,是少數仍留在當地生活的韓國人,雖然思念韓國家鄉,卻也因習慣了臺灣的生活而選擇留下來,不只經營美髮生意,也賣起手工新鮮泡菜,見證了正濱漁會周邊以及勝利巷半世紀以來的興衰。
遠嫁來臺的韓國媳婦 延續民族認同感
基隆正濱漁港旁的勝利巷(現中正路656巷)早在二戰、日本統治時期有大批韓國人到此工作謀生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基隆正濱漁港旁的勝利巷(現中正路656巷)早在二戰、日本統治時期有大批韓國人到此工作謀生。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經營「文化美容院」的金奶奶25歲來臺至今超過半世紀。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基隆正濱漁港旁的勝利巷(現中正路656巷)早在二戰、日本統治時期有大批韓國人到此工作謀生,但在二戰後有大約300爲韓國人留了下來,在此落地生根。經營「文化美容院」的金奶奶25歲來臺至今超過半世紀,「我公公是第一代來臺的韓國人,他堅持孩子都要娶韓國太太」,因韓國人的民族性強,當初韓僑公公堅持兒子一定要娶韓國媳婦,因緣際會下金奶奶成了第一代來到臺灣的韓籍新娘;就連金奶奶的兩個兒子,也都持有韓國護照。
回韓國老家已不習慣 將思鄉情感注入泡菜
將思念家鄉的情感投入到製作手工泡菜上。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將思念家鄉的情感投入到製作手工泡菜上。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將思念家鄉的情感投入到製作手工泡菜上。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金奶奶坦言,來到基隆最不習慣的就是夏天的悶熱和冬天的潮溼,雖然心裡掛念着韓國,但她早已習慣臺灣天氣,反而不習慣韓國老家冬季的乾冷氣候;「有想過帶兒子們回韓國生活,但他們都說比較習慣臺灣」,選擇與孩子留在臺灣生活的金奶奶,將思念家鄉的情感投入到製作手工泡菜上,沒想到也因此打開知名度,累積了不少常客,也常有網友在 基隆人日常社團 裡分享到訪心得,引起社友討論。
曾設有韓僑小學 堅持孩子要會說韓語
金奶奶回憶起年輕時剛來到基隆勝利巷的景象。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金奶奶回憶起年輕時剛來到基隆勝利巷的景象。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以前門前好熱鬧呀!幾乎都走不動」回憶起年輕時剛來到基隆勝利巷的景象,金奶奶直呼與現在只剩零星攤位的模樣大相逕庭,起初有大批的韓國人居住於此,甚至還曾設有一間韓僑小學,讓當地出生的韓裔後代可以學習母語,讓他們可以延續自身文化傳統,也因此金奶奶的兒子們都會說韓語,不過隨着人口外移、部分後代放棄韓國國籍,韓僑小學也因而關閉。
勤走基隆韓國教會 結交在地好友
附近有一家日治時期開設的「基隆韓國教會」以韓文宣教,提供當地韓僑與後代聚會和信仰的場域。 圖/基隆海嗨編輯室攝影
除了有韓僑小學,附近還有一家日治時期開設的「基隆韓國教會」以韓文宣教,提供當地韓僑與後代聚會和信仰的場域,不過隨着韓國籍人口減少,教會也多了不少基隆在地民衆參與,而金奶奶每週日固定到教會做禮拜,結交了不少基隆本地好友,與教友們聚在一起閒聊、彼此關懷,成了她的日常寫照。
本文轉載自《基隆海嗨》,原文爲:基隆勝利巷「文化美容院」不只做美髮也賣泡菜,店主韓國奶奶黃太任遠嫁臺灣逾50年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