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走在四條鋼索上
(本報系資料照片)
處在民意支持度谷底中的國民黨,經過兩個月的黨主席選舉廝殺,終由朱立倫取代江啓臣,須在紛亂中爲國民黨尋找出路。這回黨主席選舉過程,暴露黨的路線缺乏共識,黨的團結潛伏重大危機,黨的重振面臨嚴苛挑戰。朱立倫接下的是一個孱弱、迷茫且分歧嚴重的政黨。
國民黨的分歧關鍵在於應該堅持理念抑或徹底世俗化、親美優先抑或和中爲重、邁向兩岸統合抑或堅守本土自立、維持黨內一體抑或任由內爭分化四個方面。新的黨主席統領這個黨員意向分歧的黨,如同走在鋼索上,而且同時在走四條鋼索,更要戰戰兢兢,努力維持平衡,一旦摔落,不僅個人政治生命遭受重創,整個黨也將粉身碎骨。
這次黨主席選舉中最強烈的對內砲火是指控國民黨已經喪失黨魂,沒有中心思想,爲了選票而隨波逐流。創黨百餘年的黨,近20餘年在選舉的嚴苛挑戰之下,所懷抱的創黨理念確實逐漸失落,日益轉型爲世俗型的選舉政黨,甚至比臺獨黨綱明文化的民進黨更缺理念、中心思想與黨魂。問題是,這究竟是優勢盡失還是一種適應性蛻變?在張亞中這類傳統性老黨員看來,黨的理念與靈魂是至高無上的,絕不能拋棄自我的中心思想與基本價值。但從另一視角看,物換星移,黨若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時代需求,迎合新一代的思想觀念,黨就將日益恐龍化,長久必然失去生機。這正是國民黨生命力逐漸萎縮的根本病因,豈能抱殘守缺而安於在野流離?
政黨所懷理念必須與時俱進。在當前中美戰略對抗日益劇烈的戰略環境中,馬英九總統時代「親美和中」路線已失憑依。臺灣在逐漸成形的印太陣線對壘中,從安全需求、民意取向與趨避策略而言,斷無和中而反美的空間,所能做的不過是隱約納入印太陣線而不反中謀獨,恢復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不讓兩岸緊張升高,且保留統一的選項。目前欲在兩強之間尋求平衡顯已不符實際,只能不像民進黨那樣走極端,以免失衡摔跤。
這就牽涉到國民黨內的一個尖銳矛盾,究竟臺灣應該邁向與中國大陸統合還是追求本土自立?國民黨的固有思維和傳統型黨員都懷着濃厚的中華民族意識,大一統思想揮之不去,視分裂爲罪惡。但在本土型黨員看來,中華民族是文化與血緣的歸屬,一箇中國是不容挑戰的原則,除此而外,兩岸分立兩治是臺灣最大利基,殊無與其統合而被合併之理,何況這種主張將使國民黨在臺灣失足,慘遭邊緣化。基於此,國民黨應該在成爲兩岸和平與穩定關係護法的同時,盡力尋求在這塊土地上紮根更深,與主流民意更加貼近黏合。
由於黨內傳統或稱之爲正藍的黨員多傾向統合,而本土性黨員則多傾向兩相分立,國民黨究竟應爲求生存而更本土化,造成黨內明顯分化,還是爲了保持黨內一體而維持傳統理念與趨統路線?在這個問題上,年輕人的普遍意向應是考慮重點,畢竟,一個政黨如果年輕黨員的比例只有個位數,則不但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而絕大多數年輕人的國族概念是侷限於臺灣本土的。
朱立倫走在四條鋼索上,失衡就失足,但不大幅改變就不能爲國民黨改命。選舉的大考迫在眉睫,談論與爭論無濟於事,趕緊練好能在選舉中打勝戰的體魄纔是正辦。(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