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渠治水護良田 二⚪二四年全省最大規模澇區工程項目踏查

□本報記者 劉楠 李民峰

下了柏油路,路況驟然變差。顛簸中的車輛揚起細細的灰土有時會瞬間讓人喪失視線,很嗆人。

9月24日,主體工程完成倒計時第38天。14時30分,記者來到肇州縣西南約13公里處的雙發排澇站施工現場。

“這是今年全省最大規模澇區工程項目,目前有超過100個作業點、1300名工人在同時施工。我們要確保10月31日前主體工程完工,12月31日前全部工程完工。”

肇州縣杏山澇區骨幹治理工程副總指揮王立軍每天都要在指揮羣裡發衝刺倒計時圖片。他說,從今年1月19日起,指揮部13名工作人員就一天也沒休息過。

10米深坑中,地基部分已基本完成,工人綁着鋼筋,水泥車在澆灌水泥。幾十米遠處,一臺挖掘機爲來往車輛鋪平了涵洞上的道路。

“這是12個排澇站裡較大的一個。建成後,周邊10萬畝耕地的水匯到這裡進入西大排乾渠,再進入治國水庫。”王立軍說。

杏山澇區是我省大型澇區之一,舊渠興建於1958年,總長度314公里,共佈置排水骨幹溝道28條,其中乾溝6條,乾溝中又以北大排乾渠和西大排乾渠爲主。經過60多年侵蝕,溝渠破損失修,涵管時有堵塞,加之附近企業道路鋪設逐年增多,排水也日益困難。

近些年,身爲農業大縣的肇州深爲內澇所苦,雨水大時個別農戶減產五成以上的情況屢有發生。雖有補償亦難平復。

2023年10月,肇州縣杏山澇區骨幹治理工程獲批,總投資12.2億元,輻射11個鄉鎮(場),建成後可惠及人口20萬、耕地115萬畝,是該縣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

也許是最後的考驗。7月31日和8月10日,肇州下了兩場百年一遇的大雨,最大降水量超過160毫米。“當時這裡的水深超過40釐米,多虧施工隊伸出援手,及時出動大型機械疏通堵點,這才保住了大部分的莊稼。明年開始,治理後的溝渠將完全發揮作用,內澇的問題也將徹底解決。即便再有今年這麼大的降雨,我們也不緊張了。”王立軍表示,周圍的肇源、安達、大同,包括部分採油廠也能同時受益。

28條溝道猶如葉脈一般鋪陳在大地上。車行一路,不時看到施工人員和機械。部分擴建好的西大排乾渠下寬5米、上寬17米,視線隨之伸展開去已有壯觀之勢。

16時15分,汽車抵達文忠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

作爲當地最大的農業合作社,理事長國文忠曾是內澇最大的受害者,最嚴重時幾千畝玉米減產五成。“每年我都要組織人力自行築壩、排水,總計花費遠超百萬元。今年到現在水泵用的柴油已經超過20噸。”

2020年國文忠的情況經媒體報道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促使本來已經在2013年就編入水利部編制的《松花江流域綜合規劃》的杏山澇區治理工程推進工作加快了進度。

雖然巨大的投入讓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但肇州縣始終沒有放棄。機會終於出現在2023年9月,國家決定增發1萬億元國債,經過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積極爭取,其中9.76億元匹配到杏山澇區治理工程。

爲了工程儘快開工,肇州縣相關領導3天聯絡11個司辦完土地預審手續;8天在14個司辦完了土地農轉用手續。2024年4月12日,在全縣30多萬羣衆關注下,肇州縣杏山澇區骨幹治理工程挖出了第一鍬土。

開工後,國文忠經常開車到各工地去轉轉,一是看工程進度,二是幫助施工方發現問題。哪裡的彎兒拐的不合理,哪個涵口角度不對或是應該加大,幹了近30年農業的他心裡有數,而他的很多意見也都得到了採納。

作爲澇區治理工程最大的受益者,國文忠從明年起再遇豐水的年份,不但會省下幾十萬的排澇費,還將因不再受災而增加產值幾百萬元。

“這個工程,老百姓沒有一個不滿意的。”這是王立軍和國文忠共同說過的一句話。

民心所向體現在進展的順利。據統計,工程臨時佔地和永徵佔地合計超1.2萬畝,共涉及6137戶,到目前爲止沒有發生一起糾紛。

繼續向北。夜色下,小雨變大。

18時15分,記者到達西大排乾渠與北大排乾渠相接的閘口處。踩着泥濘,一行人踏上又一處工地。

在手電筒光柱照射下,已經建成過半的北大排乾渠中部節制閘和西大排乾渠起始處的分水閘,在夜雨中犄角狀對峙。

“建成後,北大排乾渠的水流超過每秒30立方米時,西大排乾渠的分水閘將自動打開,從而起到上游分流,下游解壓的作用。”王立軍手中的光柱抖動着,在兩座水閘的基座處分別畫了兩道圈,“和其他泵站、閘口一樣,這下面都預埋了信息工程的各種部件。將來投用後,無須有人到場,通過攝像頭、探頭、感應器等,在電腦機房就可以全部實現遠程控制,自動開關水泵、水閘。”

記者目光越過水閘,望向遠處黑色的曠野,幾乎感受到了曾經肆意氾濫的水流在一條條水渠中乖順流淌。

接近19時,雨勢不停。記者與王立軍道別,請他早點回家休息。幾位指揮部隨行的同事卻異口同聲答道:先不回家,都回辦公室開會。

“他們早上五六點就來上班了。”面對詫異的記者,王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