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新建廚餘堆肥廠 明年8月啟用
新竹市雖有高效廚餘處理廠,但無空間堆肥,申請不到肥料證,做出來的半成品只能送給民衆或外縣市加工運用。記者黃羿馨/攝影
廚餘禁止養豬後,去化管道受限,新竹市現有廚餘處理廠,但欠缺堆肥空間,只有半套製程,無法請領農業部的肥料登記證。竹市府爭取補助,投入2579萬元新建微生物發酵廚餘堆肥廠,預計明年8月啓用,每月可處理300公噸廚餘,3周即可熟成爲堆肥,加速去化處理。
新竹市每天產出30噸家戶廚餘,其中20噸由畜牧業者回收再利用,10噸由清潔隊回收至廚餘廠脫水,製成有機介質,不過廠內空間僅有430平方公尺,沒有發酵腐熟的空間,「半套」堆肥無法取得肥料證,半成品除送人,只能送到外縣市去化。
環保局長江盛任說,市府向中央申請補助2100萬元,市府出資479萬元,新建廚餘堆肥處理廠,前天動土,廠區有發酵區、包裝區和倉儲區,可申請農業部雜項堆肥品項的肥料登記證,未來每月可處理300公噸廚餘,製成30公噸的廚餘堆肥。
江盛任指出,這座廚餘廠利用微生物快速發酵,採「好氧發酵」方式,1天即可轉化成有機介質,經2到3周腐熟製程後,即可變成廚餘堆肥,可用於花木植栽及農業用途。
新竹市議員陳慶齡指出,廚餘給人惡臭髒亂印象,都是用來餵豬,後來養豬廠不再使用廚餘,導致廚餘去化成爲問題,新建廚餘廠後,封閉的廠房發酵堆肥降低臭味,肥料可嘉惠農友,未來認證銷售,可有效處理廚餘問題。
環保局表示,新廠會設販售窗口,製成的廚餘堆肥可以對外販售;從2020年5月起,生熟廚餘都可交給清潔隊回收,無混入一般垃圾丟棄,將用於廚餘堆肥;新竹人口逐漸增加,廚餘量也增加,新廠可加速廚餘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