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虎周鴻禕向通用大模型密集“開火” 機會或許在行業大模型
就在行業人士幾乎都認爲Sora的橫空出世會迅速引爆國內新一輪AI軍備競賽時,大模型市場派代表人物朱嘯虎、周鴻禕接連向技術派“開火”,直言不看好通用大模型在國內的前景,而“大模型+”模式更符合當下國內市場的核心需求。由此看來,螞蟻集團、中關村科金、恆生電子等先期入局者將躍升爲行業大模型的主導玩家。
大模型派系之爭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肖尤丹認爲,對於竹間智能等偏向NLP(自然語言處理)方向的AI公司而言,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迅速崛起,可能對其在技術路線和PMF(Product & Market Fit 產品市場契合點)上,造成比較大的影響。
隨着AI大模型的進一步落地,國內科技界針對大模型的態度可謂涇渭分明。一邊是以“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爲代表的技術信仰派,他們大多技術出身,認爲應該像OpenAI一樣信仰AGI(人工通用智能)、信仰scaling law(規模定律),隨着模型能力躍升、模型成本降低,會解鎖豐富的應用。
另一邊則是以周鴻禕、朱嘯虎爲代表的市場信仰派,他們更加本土化,信奉尖端的科技必須經過開源、共創才能實現最大化的邊際效益,認爲需將充足的AI能力投入可以快速變現的商業場景中進化,同時用國內市場特有的海量數據和應用場景構築壁壘。
裹挾在這兩股洪流中的是200多家AI大模型技術企業,以及他們背後的投資機構——基本都有着迫切的商業化訴求,坊間傳出了“百模大戰”的說法。
行業大模型2024年將迎來市場爆發
“砸錢做AIGC(AI生成內容,大模型核心技術),不可能的!”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指出,目前投資人對於大模型行業的態度更加審慎,但不變的還是新技術如何落地,如何儘快實現商業化變現,契合PMF。
朱嘯虎公開對國內通用大模型公司的商業模式持疑問態度,他認爲許多公司缺乏清晰的商業化路徑和數據支持,特別是在投資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資本泡沫破裂後,投資者更加謹慎,不再願意爲沒有明確商業模式的AI創業公司提供支持。
在朱嘯虎率先“開火”後,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也迅速加入戰隊。他認爲,目前通用大模型的國內應用主要圍繞寫作、作圖等淺層階段;深入場景、靠用戶驅動的行業大模型會在2024年迎來爆發式增長。“通用大模型如同一臺很牛的發動機,但用戶需求不只是發動機,而是適配了底盤、座椅等全套構件的一臺整車。”他這樣解釋了通用大模型與行業大模型之間的需求差異。
周鴻禕期待儘快讓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大模型的技術紅利——儘管在2C市場中難度較大,但同時也是更加深度融合、場景化的行業大模型發展優勢所在。“希望大模型兩條戰線,不要對立,讓不同規模的企業自主選擇。”他建議說,初創團隊可以優先考慮研發行業大模型,更符合垂直領域Know-how的專業需求;把研發通用大模型的任務交給百川智能、月之暗面等資本、技術綜合實力更強的團隊。
“人工智能+”賦能金融科技行業降本增效
肖尤丹進一步認爲,一方面,要正視與世界頂尖人工智能企業在覈心技術上的差距,尤其是在“大而全”的通用大模型的關鍵技術人才和多元資金投入等方面,目前國內企業仍然存在短板;另一方面,不論何種類型或者何種技術路線的大模型,其發展都離不開產業和社會需求驅動,只有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能技術才能發揮出顛覆性、引領性最大效應。中國在製造業、金融服務業、健康教育等領域擁有豐富、多樣的應用場景,加之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爲我國人工智能企業選擇“小而美”的行業大模型路徑和商業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從金融服務業來看,2023年以來,大模型成爲了金融科技領域創新的重要方向。
騰訊雲瞄準金融安全領域,推出了金融風控大模型,錨定機構交易、信貸、營銷等場景的風控需求;星環科技推出面向金融量化領域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支持股票、債券、基金等市場及政策研報;中關村科金髮布了首款企業知識大模型,以及“超級員工”系列AIGC應用,已應用在銀行、證券、財富管理等多個行業,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人工智能+’,必將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步伐,我國大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也必將更加凸顯,經歷了大浪淘沙、生存下來的AI大模型企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機遇。”肖尤丹說,行業大模型作爲“人工智能+”賦能技術的典型代表,不但能有效推動製造業、金融、零售等傳統行業數智化升級,還可能催生新產業、新賽道。
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