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楊圓圓:92歲華人舞女,如何重塑東方美學?
今年第八屆平遙國際電影節上,以黑馬姿態入圍藏龍單元的紀錄長片《女人世界》,終於要在11月5日正式上映了。
對這部電影有所關注的朋友一定很難相信,引發瞭如此熱議和好評的作品,竟出自一個完全的“行外人”之手——導演楊圓圓此前並無電影拍攝經驗,在2018年的一項關於美國演藝界華人女性的調研中,她意外地對唐人街上一羣年逾七旬的舞者“一見鍾情”,並花費6年時間記錄她們的故事,完成了她的首部紀錄長片。
歷史上的唐人街,因其東方與西方混雜、歷史和現實交織的屬性,成爲一個神秘而獨特的文化符號:在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視角中,唐人街代表着神秘、不可深入、難以理解;在電影《喜福會》中,唐人街又是中西文化、理念不斷交鋒又和解的前沿。人們折服於唐人街因多元而深厚的魅力,卻很少有人知道,那些成長於唐人街的人們,經歷了怎樣的生活軌跡,又有着怎樣的情感狀態。
而這一次,楊圓圓將鏡頭對準了92歲的華裔舞者柯比和她的夥伴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手法,爲我們揭開了上世紀美國舊金山唐人街的朦朧面紗。
一件件雜糅着粵劇風情、粵劇風情、摩洛哥風格、美國牛仔風格的戲服如同一扇扇窗口,帶領我們直面唐人街舞者us.dna87.com們的內心世界,見證她們如何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對美的純粹追求,在西方主流文化與東方文化根脈的夾縫中奮力生長,發展出令人既熟悉又新奇、東西交融又自成一體的“唐人街美學”。
在電影上映之際,DECO和楊圓圓在上海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讓我們共同走進令人沉醉的《女人世界》,領略那跨越近一個世紀的曼妙舞姿與迷人風采。
在上世紀的舊金山,美國唐人街不僅是一個地理座標,更是中華美學在海外綻放異彩的獨特舞臺。電影《女人世界》記錄了一位92歲仍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傳奇女性——柯比,她的生命軌跡是個人夢想的堅持,更是那個遙遠年代,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創新、融合的鮮活見證。
柯比是一位生於美國、長於華人家庭的舞者。她自幼便浸潤在多元文化的交匯之中。柯比的父母,作爲“獨在異鄉爲異客”的早期移民,只能用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紐帶維繫着對故土的深情。
生長於異域的柯比不諳粵劇,但依然能敏銳地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美。自此,舞臺與華服便和柯比的生命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在柯比的理想中,她要做的不僅僅是舞者,更是舞臺之上美的創造者和掌控者。在首次登臺後不久,她便開始自己設計戲服,第一套舞蹈服融合了粵劇風情與摩洛哥元素,是她和母親共同製作而成的。
此後,柯比開始盡情在戲服上揮灑她的創造力。她巧妙地將中式小立領、日式和服、韓式元素乃至越南、摩洛哥風情融入設計之中,雜糅多元卻又和諧一體。
在服裝的廓形上,柯比不拘一格,既有寬鬆飄逸的長袍,展現東方女性的溫婉與柔美;也有修身剪裁的小立領旗袍,勾勒出曼妙的身姿。色彩運用上,她大膽而細膩,將中國傳統色彩中的紅、黃、藍等鮮豔明亮色彩;也不乏莫蘭迪色系的溫柔與雅緻,展現東方美學的含蓄與內斂。
面料選擇上,她在印度面料店精挑細選,絲綢的順滑、棉麻的質樸、甚至是帶有異域風情的特殊材質,都被她巧妙地運用在服裝設計中。
儘管如今的柯比已九十歲高齡,但當拿起針線製作服裝時,她便會迅速沉浸其中,那種極致的專注和沉靜令人恍惚,彷彿時光的流逝絲毫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印記。每一針每一線,對她而言都是對美的極致追求,她甚至忘卻了身旁對準自己的攝影機,忘卻了時間的流逝與外界的喧囂。那些細膩的布料、五彩斑斕的絲線,在她的手中彷彿被賦予了生命。
婚後,柯比自然而然地擔任起了愛人史蒂芬的造型師,她總和史蒂芬去同一家印度紗麗店買布料,然後親自制作,更新史蒂芬的衣櫥。
柯比與伴侶史蒂芬的情侶裝設計,更是將這種美學理念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出門旅行時,柯比總帶着一個包包,打開大包,裡面有一個小包,打開小包,裡面是襯衫、外套、褲子、和帽子等等,能夠集齊六件套。夫妻間的默契與愛意,在這些服飾的細微之處緩緩流淌着。而史蒂芬則猶如柯比的檔案管理員,柯比畢生積攢的舞者照片讓他深深着迷,也成爲了他的重要創作源泉。
在《女人世界》這部電影的幕後製作中,楊圓圓導演及其團隊編織了一個跨越時空的美學敘事。這部電影記錄了一段關於華人移民編織夢想的故事,也通過檔案資料、口述歷史與動畫等素材,共同描摹了對多元文化交融、歷史記憶重現以及美學創新的深刻探索。
影片的字幕與字體設計,是導演團隊精心策劃的一部分。他們特別邀請了設計師何翩翩與麥石工作室,這兩位藝術家深諳漢字之美,將海外華人的書寫情感融入了其中。
影片標題“女人世界”四字,在工整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花哨,彷彿是在模仿那些在海外努力書寫中文、力求完美又難掩鄉愁的華人字跡,加上絢爛的色彩,這種設計增強了文字的情感表達力,也讓觀衆在第一眼便能感受到影片的文化底蘊和獨特氛圍。
此外,團隊還參與設計了圓圓策劃的書籍《她鄉舞曲》,這本書包含了長片和五個短片相關的文字、寫作、口述和檔案,書籍的封面設計同樣採用了與字幕相似的風格,既保留了傳統中文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元素。
在場景的光影與色彩設計上,導演團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嘗試。在每一場戲中,團隊或保具有特色的自然光線、或根據場景精心佈置燈光與色彩,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舞臺感”。
特別是柯比與史蒂芬家中的那場舞廳效果燈光戲,藍色的光暈營造了一種夢幻般的氛圍。
同時,導演團隊還借鑑了史蒂芬的拼貼畫風格,同時,導演團隊也參考了史蒂芬獨特的拼貼畫風格,把顏色鮮豔、構圖奇特的藝術感加到電影的拼貼效果裡。當觀衆看電影時,將同時領悟電影視效和拼貼插畫的雙重美學魅力。
動畫設計方面,團隊與宮煜偉(Strongman / SM))這位超級鬼才畫家展開了深度合作。宮煜偉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湛的技術,爲影片創作了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段。
他巧妙地從唐人街的老照片中提取元素,將夜總會的霓虹燈色彩、舞蹈戲服廓形等細節等融入動畫之中,爲影片增添了趣味性和觀賞性,輔以細膩的筆觸和流暢的敘事,讓影片氣質兼具有復古感與摩登感。
本部影片的海報設計同樣不容忽視。團隊在海報中以紅紅粉粉的字體和豐富的色彩搭配,營造出一種復古而又時尚的氛圍。具有高度視覺衝擊力的海報成爲了影片宣傳的一大亮點。
在影片的實地拍攝中,導演團隊深入挖掘了唐人街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他們通過查閱大量老照片、研究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服飾特點,爲演員們量身定製了符合時代特色的服裝和道具。在北京的紫禁城、上海的外灘美術館以及百樂門舞廳等真實場景中,演員們身着特色服飾,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充滿故事的年代。
此外,導演團隊還特意安排了舞團在百樂門舞廳的現場表演。百樂門是上海1930年代開啓運營至今的經典舞廳,它的成長史與柯比以及舞團其他人所經歷的時間軸幾乎吻合。想象一下,遠在太平洋彼岸的16個華人來到這裡,與上海的老紳士們共舞,戲裡戲外的時空彷彿重合,而熱愛生命的人們也跨越了地理限制,傳遞着共同的情感。
《女人世界》的幕後製作團隊通過字體設計、光影色彩、動畫海報以及實地拍攝等多個方面的精心策劃與實施,成功地實現了對影片主題的深刻闡述與美學表達的完美結合。
在探討唐人街美學風格的誕生緣由及其相關歷史背景時,我們不得不提及那些在華裔、日裔、韓裔、越南裔及菲律賓裔等多元族羣共存的唐人街中,孕育出的獨特文化現象。這種美學風格,是移民社會在面對文化差異與身份認同挑戰時,通過藝術形式的創新與融合所展現出的文化瑰寶。
在楊圓圓的回憶裡,她留學的時候,曾經在自己家樓下的中餐廳裡產生了一種“時空膠囊”的錯覺——雖然餐廳位於現代的西方城市,但無論是室內的裝潢設計,還是老闆和員工的狀態,甚至連播放的音樂,幾乎都停頓在他們移民時故鄉的時空。這種在20世紀至當代的美國唐人街依然存在的現象,正是近百年前,唐人街曾作爲兩種文化、時空之間的“第三空間”所遺留的印記。
處於中間狀態的“第三空間”唐人街,不僅是華人移民的聚居地,更是文化碰撞與交融的熔爐。在這裡,越劇、舞蹈、音樂等傳統藝術形式得以傳承與發展,同時吸納了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色彩斑斕、風格多樣的唐人街美學。楊圓圓向我們講述了她初次見到柯比登臺的場景:柯比在舞臺上翩翩起舞,一身熒光綠色的外衣、高帽上細碎的裝飾上下翻飛,忽明忽暗的燈光照射下,一幅異域風情與東方韻味交相輝映的畫面赫然呈現在眼前,不拘一格、雜糅交織,不變的是躍動的生命力與激情。
而柯比及其舞團成員,正是唐人街美學風潮的構建者和推動者。曾經,出於種種原因,她們的努力少有人理解,她們的故事也無人知曉。在家庭和社會壓力的因素影響下,她們中的許多人先後告別了舞臺,柯比也在1970年代“退居二線”,成爲了一名服裝設計師。
但當2015年,柯比和其他人一起登臺“風情舞名人堂”後,她發現,風情舞文化在當下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跨越漫長的時間後,舞蹈終於迴歸本原,成爲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於是,這十餘位70-90歲的美國華裔成員,開始通過跳舞回溯一種失落的文化。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音符中,她們尋回了某種篤定的東西。
正如楊圓圓所說,“奶奶們的家鄉不是舊金山,她們的家鄉是舊金山的Chinatown。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誕生的Chinatown,孕育出了自己特殊的飲食、文化,賦予了她們特殊的成長環境,也最終造就了她們獨一無二的故事。”
如今,這個漫長的故事,從柯比的世界擴展到了楊圓圓的世界。楊圓圓至今還記得,當她歷經輾轉第一次來到柯比家門口的時候,柯比滿是驚訝:“小姑娘,你居然真的找來了!你不是從中國城來,是從中國來的?”那天,兩個人從下午聊到天黑。
自那以後,楊圓圓反覆多次來到舊金山,拿起手中的攝像機,記錄柯比和夥伴們無數動人的珍貴瞬間。舞臺從曾經的舊金山唐人街,衍生到拉斯維加斯、夏威夷,去往古巴哈瓦那,再到中國北京、上海。她們人生故事跨越了時空,以另一種形式回到當代,打動着大銀幕前的人們。
今天,許多繁榮一時的唐人街都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況。隨着居住於此的人們先後遷出,凝固於舊時的生活氣息與人際交往方式也逐漸散去,唐人街正在變得平淡而默默無聞。當海外第一代移民們日漸老去,當全球化社會將文化差異與隔閡不斷抹平,唐人街,註定只能作爲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文化符號,漸漸隱入時代的塵煙。
但那些誕生於唐人街的美卻不會消失,它們藏在柯比縫製的一條袖子裡、在《女人世界》片中一個小小的筆畫設計中、在柯比與史蒂芬家裡的燈光倩影之下。當上海外灘美術館和紫禁城見證了柯比和舞團跨時代的舞步,華人移民對故鄉的綿長情愫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唐人街三個字,卻在影人的演繹下獲得了新的活力與內涵,被更多人看見、記得,作爲一種獨特的美學,在當下萌發新的生機。
看完文章的美學賞析,你最喜歡哪個精彩片段?有什麼想對導演說的?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5位精彩留言送出5張《女人世界》的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