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執行所長孫巖峰:新基建合作爲中拉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新機遇

近期,巴西總統盧拉多次公開表示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強烈興趣。盧拉稱,巴西不想坐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替補席”上。中方積極迴應,歡迎巴方儘早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踢出精彩的“世界波”。以建交50週年爲契機,雙方應積極探討共建“一帶一路”同巴西“再工業化”戰略對接,爲彼此發展振興注入重要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已成爲中拉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與機制。2017年11月,中國和巴拿馬簽署政府間 《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之間簽署的第一份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迄今,中國已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26個建交國中的22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同其中6個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截至2023年,中方已爲拉美地區國家累計實施200餘個基建項目,一系列代表性項目包括:圭亞那德莫拉拉東海岸道路、智利查克拉爾大橋、安巴聖約翰港改擴建、尼加拉瓜“新勝利”保障房、蘇里南瓦尼卡醫院、多米尼克友誼醫院、巴巴多斯糧食安全中心、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阿根廷胡伊省高查瑞光伏發電項目、古巴12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設備項目、墨西哥城地鐵一號線整體現代化改造項目、薩爾瓦多水處理廠,等等。

相較其他區域,“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的實施有何特點?過去十年,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未來十年,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何在?面臨哪些挑戰?圍繞上述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孫巖峰進行了專訪。

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由淺入深

《21世紀》:你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至今對中拉合作產生的影響?

孫巖峰:“一帶一路”倡議秉承開放、包容,爲中拉搭建了全方位、綜合性、立體化的合作模式、融合機制和實施平臺,爲拉美國家推動“再工業化”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機遇,在“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爲拉美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

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中拉貿易額突破4890億美元,較2013年的2616億美元明顯增長。除了貿易規模的變化,中拉貿易質量也在不斷升級,貿易訴求不斷變化。

具體來說,拉美國家從最初希望增加對華出口規模,逐步發展爲擴大出口種類、完善貿易便利化的機制建設,再到升級爲吸引更多來自中國的產業投資、推動自身的“再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現代化”,進而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產品。發展至今,共建“一帶一路”爲中拉在經貿、金融、科技等各領域合作持續提供新的機遇、賦予新的內涵。

可以說,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經歷了由低向高、由窄向寬、由淺到深的跨越式發展,始於貿易,提升爲產業合作,再發展到對於政策、理念的學習、借鑑以及戰略性合作。伴隨經貿合作的加深,拉美國家對於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特別是對於扶貧、共同富裕等的成果興趣濃厚,以期借鑑相關經驗用於本國治理。

對於中國來說,拉美國家是其實現大國崛起、共同在國際上爲發展中國家訴求“發聲”的重要戰略伙伴。更具體來說,拉美是中國新能源產業投資、人民幣國際化、應對美國“脫鉤斷鏈”的重要合作伙伴。客觀而言,美國與拉美密切的經貿關係爲中國借道拉美、化解美國製裁提供了可行性與可能性。

《21世紀》: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在不同時間階段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孫巖峰:自2013年至今,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大致呈現三個發展階段:2013年至2016年,拉美國家整體表現出對於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興趣,積極探索合作渠道;2017年至2019年,拉美國家陸續加入“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拉美國家發展至19個;2020年以來,中拉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提質升級。截至目前,與中國建交的26個拉美國家中,已有22個拉美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整體來看,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爲大勢所趨。

《21世紀》:相較於其他區域,“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的實施有何特點?

孫巖峰:拉美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方。整體來說,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潛力巨大,受益於三方面因素:

其一,拉美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世界上鐵、鋁、銅等關鍵礦產、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大豆等糧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國,是中國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資源類和能源類合作伙伴。

其二,拉美地域廣闊,人口衆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並且,相較亞洲和非洲,拉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現代化進程起步較早。這意味着相較其他發展中國家,拉美國家在勞動力素質、市場購買力、工業化發展潛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當前,拉美已經成爲中國機電等重要工業產品的出口市場,同時也是中國企業圍繞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進行開拓的藍海市場。

其三,中國和拉美的合作具有利益的一致性。中國與拉美不涉及邊境、領土層面的糾紛以及歷史問題的糾葛。拉美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大量華人、華僑在拉美生活。此外,中拉在捍衛國家領海主權完整方面具有共同的發展訴求。這些都有助於加深中拉之間的認同感,爲雙方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基礎。

“大而強”工程與“小而美”項目協同實施

《21世紀》: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在基建領域有何成果?對於未來圍繞基建深化合作有何見解?

孫巖峰:中國和拉美在基建領域具有巨大的互補性。拉美國家基礎設施亟待現代化,現有基礎設施對其出口形成一定掣肘,也是限制生產競爭力和阻礙“再工業化”進程的短板。而中國在基建領域具有經驗、技術、融資、施工等全球領先優勢。因此,雙方在基建領域的合作具有極高的契合度。

2019年以來,伴隨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中拉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走深走實,在基建領域的合作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建設了巴拉那瓜港、聖路易斯港、桑托斯港、薩爾瓦多港、錢凱港等一系列標誌性工程。

當前,拉美正處於基建現代化升級的需求高峰期,中拉圍繞港口、公路、鐵路、機場等傳統基建的合作仍有很大潛力與空間。與此同時,伴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展熱潮,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海底光纜等在內的新基建勢如破竹,爲中拉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新的機遇。

《21世紀》:展望未來十年,你對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發展前景有何期待?

孫巖峰:我認爲中拉共建“一帶一路”下一階段的關鍵在於根據不同國家的國情和需求,實現“一國一策”,探索適合雙邊的合作模式。

從發展趨勢來看,中拉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詞仍將聚焦“務實”和“高質量”。與此同時,爲適應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中國在助力拉美國家建設港口、公路、鐵路等大規模標誌性基建工程的同時,可以實施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滿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於醫院、體育館、圖書館等項目的建設需求。

《21世紀》:在你看來,中拉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哪些?如何應對?

孫巖峰:從外部因素來說,美西方國家對於“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惡意抨擊可能會造成一定阻力。從內部條件來看,拉美政局演變可能帶來經濟財政政策以及對華政策的變化。同時,拉美經濟自身的週期性和脆弱性也導致其國內營商環境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對於基建這類資金需求較大、建設時間週期較長的合作項目,面臨着確保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此外,拉美國家在法律、勞工權利、環保等領域的制度體系深受西方國家影響,一些中國企業進入拉美市場之前未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客觀來說,中拉產業具有的互補性與合作潛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受到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干擾。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要樹立風險意識,在本土化過程中充分了解拉美市場的規律和消費特點。

更加重要的是,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在傳統領域的合作增量相對有限。未來,雙方可以着重朝着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領域邁進,拓展高科技領域合作,引領中拉關係進一步提質升級。

“一帶一路”倡議爲中巴關係帶來新機遇

《21世紀》:近期,巴西總統盧拉表示,巴西不想坐在共建“一帶一路”的“替補席”上。中方積極迴應,歡迎巴方儘早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大家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踢出精彩的“世界波”。請問,你對巴西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有何期待?

孫巖峰:巴西曾是拉美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1990年代轉向新自由主義道路後出現“去工業化”趨勢。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巴西聯邦政府今年1月宣佈啓動“巴西新工業”計劃,希望推動“再工業化”進程。在此背景下,積極探討共建“一帶一路”同巴西“再工業化”戰略對接,成爲中巴雙方共同的訴求。

中巴貿易互補性爲雙邊產業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方面,中國擁有的優勢產能使其成爲巴西推動“再工業化”的合適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巴西作爲拉美最大的消費品市場,也是中國對外投資特別是圍繞汽車產業進行投資的理想目的地。

近期,巴西總統盧拉多次公開表示對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興趣,這也體現出中拉共建“一帶一路”具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過去十年,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巴務實合作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當前,中國和巴西政治互信達到新高度。站在兩國建交50週年的新起點,“一帶一路”倡議有望爲雙邊關係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1世紀》:請談談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在促進中拉共建“一帶一路”方面進行的探索。

孫巖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作爲國家高端智庫,一方面致力於爲中央決策提供政策參考,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學術交流與研究活動,積極推進中拉智庫、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力推“一帶一路”倡議被更多的拉美國家及其民衆所知曉和理解,這也是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