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美國高築科技壁壘的野心
AI成了大國地緣政治爭奪的新資源,美國所構築的科技壁壘不僅在半導體出口限制,還呼朋引伴共築壁壘,讓中方難以取得先進AI晶片。圖/摘自Freepik
美國爲維繫其全球政治經濟霸權,以及即有利益,不惜建構貿易壁壘、科技壁壘。衆所周知,其當前最大的憂患,無非就是中國大陸的崛起。也因此,雙方早深陷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其對中方的科技圍剿不遺餘力,還不斷的升級,實有跡可尋。
不可否認,其着墨最深的莫過於當今最熱門的人工智慧(AI)半導體晶片。誠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所言:「未來的競爭力和新趨勢都得靠AI執行,AI力即國力」。遺憾的是,AI卻無端地成了大國地緣政治爭奪的新資源。
■美國在AI技術發展領先
今人好奇的是,細數AI江山,誰主浮沈?美國目前在AI技術發展上仍是獨佔鼇頭。首先,市場分析機構CB Insights調查,去年投資在全球AI企業的資金爲425億美元,其中310億美元投給美企,進入中企資金僅20億美元。其次,目前主導AI產業的OpenAI,其推出的大型語言模型(LLM)被譽爲世界上表現最好的LLM之一。LLM是文字、圖像、影片等所有生成式AI服務的基礎技術。中方企業自主研發的LLM中尚難以達到OpenAI的「ChatGPT」或Google「Gemini」水準。
■大陸具AI人才與專利優勢
不過,中方也有美方所不及的AI人才及專利優勢。根據智庫MacroPolo的數據,全球近半數的AI頂尖研究人才來自中國,遠勝於美國的18%。另史丹福大學的《2023年AI指數報告》,中國在AI期刊論文的發表數量佔了近4成,依舊保持領先地位;另截至2022年9月統計,中國在AI核心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約佔全球總量的57%,也是居冠。
美國所構築的科技壁壘不僅在半導體出口限制,讓中方難以取得先進AI晶片。除此,美方還呼朋引伴共築壁壘,如拜登政府高階官員還擬於近期訪問荷蘭,希望能進一步收緊對大陸晶片製造設備的限制;在近日結束的美國-歐盟貿易和技術理事會(TTC)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上,美國與歐盟在「傳統晶片」領域,將共同應對中國的市場壟斷行爲。另外也要求南韓對中方的晶片技術出口,採取同樣的限制措施,包括先進的邏輯晶片及DRAM,其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西方圍堵,中方有守有攻
當然,中方早已非吳下阿蒙,策略上已轉守爲攻。如習近平近期在北京會見訪華的荷蘭首相呂特時,就大肆抨擊了美方的「科技壁壘」。中國商務部也抨擊呼應:「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肆意修改規則,對中美經貿合作設置更多障礙,對此堅決反對」。另一方面,中方正拚盡全力協助企業追趕落後的AI技術。如3月初舉行的全國「兩會」公佈名爲「人工智慧+」的AI產業扶持政策,中國政府將由國家層級主導AI產業發展計劃,爲企業提供支持。再者,華爲去年9月宣佈最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經測試網速可達5G水準,且具衛星通話功能,被視爲是華爲「重返5G」技術的重量級產品,備受國際矚目,更令美方憂心。算力是AI重要核心,美方限制輝達GPU的高階晶片輸陸,動機顯然出於對中方AI算力抑制。但這舉措卻讓華爲的算力GPU晶片供不應求,成爲市場搶購的熱門貨。尤其,最近更傳出華爲突圍美禁令邁向「中國製」的5奈米晶片。
尤有進者,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將提供530億美元資金,協助美國恢復在半導體領域的製造實力,並讓亞洲生產的晶片製造商重返美國。臺積電甫獲美政府補助66億美元,雖僅次於英特爾(Intel)的85億美元,差距不顯著;但有論者認爲,即使拿到錢,除了即有的出口管制外,恐怕會附帶要求分享超額利潤,甚至提供晶片廠營運細節等嚴苛條件。難得的是,臺積電雖在美國建廠遭逢不少挑戰,但日本熊本設廠成功,也準備在德國設廠;一方面可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另方面就地服務客戶,應是正確且明智的策略,但對美科技壁壘的野心可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