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身處地緣政治核心 臺半導體業能持盈保泰?

面對美中科技戰及各國布建半導體供應鏈下,臺廠唯有厚植自身競爭實力,並扶植下一世代半導體技術發展,人才短缺的補強策略更是重中之重。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半導體業不論是對臺灣或是對全球供應鏈,都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不但產值於2022年達到4.72兆元,且附加價值率以58.2%計算,佔我國實質GDP比重爲12.64%,況且2023年臺灣半導體業景氣雖然會出現趨緩,但產值依舊可望挑戰5兆元水準,顯示佔我國實質GDP比重也將有機會在13%左右。

2023年預計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國仍可佔穩第二名的位置,僅次於美國,而領先韓國、日本、歐洲、中國、新加坡等,同時次項產業的市佔率,晶圓代工、半導體封測穩居世界第一仍無疑,其中臺灣晶圓代工產值貢獻、附加價值率、全球市佔慮表現依舊突出。上述皆代表不管是對內或對外,半導體業儼然已是一個國家重要戰略性行業,顯然本產業的動向依舊將左右2023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及國家地位的表現。

事實上,2023年國內半導體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仍是呈現詭譎多變、混沌不明的態勢,除了經濟層面影響的終端應用市場需求、庫存去化速度之外,尤以美中科技戰下的競合局面最受重視。主要是各國進行晶片競賽,臺灣以租稅優惠因應、臺積電成爲各國競相邀請至當地的投資首選、全球晶圓代工業者生產基地更趨多元化、臺積電成爲地緣政治動盪的中心點、半導體業中地緣政治因素加重、美中科技戰中美國持續聯合盟友抗中、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管制有增無減而重創對岸、包含臺灣在內的各國夾擊於美中兩強中的選邊站壓力日趨增大、半導體業去全球化影響浮現等現象,均讓臺廠所面臨的營運背景趨於複雜化。

甚至,各界也更爲關注半導體產業去全球化後所帶來的後續影響,包括半導體供應鏈從全球化分工,走向區域化、碎片化、獨立化,且地緣政治使全球半導體業產能分佈更爲分散,當中特別以臺灣的風險分散情況最受矚目及去全球化後的半導體業中長期生產成本將逐步墊高等問題。

整體而言,面對目前局勢的不確定性,以及美中科技戰、各國扶植半導體供應鏈下,臺廠唯有不觸及美國對中國科技管制令的底線、厚植公司自身競爭實力將爲基本策略,甚至短期內臺灣在地化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仍有必要進一步強化,並盤點產業界需協助之處,例如租稅優惠、水電供應穩定、扶植下一世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等,人才短缺的補強策略更是重中之重。

至於臺積電在先進製程上若可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也方能確保臺灣的談判籌碼,以目前臺積電技術演進的藍圖來看,若2025年順利進入2奈米GAA架構的量產,則屆時臺灣先進製程產能佔比依舊可穩居全球之首,達到69%,且遙遙領先韓國18%、美國12%、中國1%等其他競爭國。而2025年成熟製程佔比方面,雖然可預期中國仍將逐步釋出新增產能,而使臺灣佔比略微下滑至43%,中國則提升至27%,而韓國、其他、美國分別爲12%、10%、8%等,不過臺廠在成熟製程方面也儘量積極尋找利基型的應用或朝車用市場領域來進行開發,以避開與中國成熟製程產能正面進行價格戰的可能性。

但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半導體業雖然具有地緣政治動盪的不利因素,但卻有同時依舊具備良好的發展根基與優勢,特別是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供應國的地位,其中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供應全球比重可達69%,成熟製程產能比重也是居冠,再者臺灣半導體業的羣聚效應,在未來各國自建供應鏈驅使生產成本上升之際,我國將擁有晶片量產具備高性價比的優勢,故仍有不少國際半導體業者持續來臺灣進行相關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