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共探體醫融合新路徑 推動健康關口大步前移

人民網記者 李乃妍

近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2025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在北京舉行。在“深化體醫融合 推動健康關口前移” 專場座談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厲彥虎,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運動健康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樑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克亞等專家匯聚一堂,爲體醫融合的發展建言獻策。

關注青少年健康:體醫融合“救脊柱”

青少年健康一直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厲彥虎通過多年工作實踐和調研發現,當下青少年普遍被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和心理問題所困擾。他強調,“讓孩子到戶外去奔跑,在陽光下運動,對促進骨骼和韌帶肌肉發育、刺激內分泌神經系統機能極爲關鍵。”他認爲,體醫融合在改善青少年健康狀況方面能發揮巨大作用,將體育運動理念融入醫療,能有效預防青少年傷病。

針對日益嚴重的青少年脊柱側彎問題,厲彥虎倡導早篩早治,建議孩子們通過課間脊柱拉伸操、睡前脊柱平衡操等日常鍛鍊方式維護脊柱健康。同時,他也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推動國家、學校、家長等高度關注和聯手解決青少年脊柱側彎等健康問題。

毛克亞也指出,脊柱側彎在青少年羣體中愈發常見,發病率僅次於近視和肥胖。主動開展脊柱篩查至關重要,“早期發現脊柱側彎,及時進行干預,利用運動康復、支具治療等手段,能有效控制側彎發展,降低對青少年身心的傷害。”

全齡覆蓋:運動與醫療攜手護航健康

運動對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貫穿一生。樑辰提到,從青少年時期助力身體生長髮育和提升身體素質,到成年期維持身體機能,再到老年期延緩身體機能衰退、延長壽命,運動的預防和康復功效無處不在。在心理健康方面,運動對於緩解抑鬱、焦慮等也有顯著效果。

厲彥虎同樣肯定了運動在全生命週期的價值,認爲體醫融合無論是對青少年預防傷病,還是對老年人預防慢性病,都值得大力推廣。

在實踐成果方面,樑辰介紹,總局運醫所多年來深耕運動處方庫工作,在青少年脊柱健康知識普及方面已覆蓋20多個地區,惠及上千萬人;針對慢性病開設的運動處方門診,每年服務上萬患者;還搭建了慢性病運動干預中心平臺,相關行業標準也即將發佈。

突破困境,擁抱體醫融合新變革

體醫融合在前行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厲彥虎調研發現,醫學院校和體育院校人才培養存在脫節現象,融合度較低。他建議,運動康復和臨牀醫學專業應緊密結合,制定統一課程和國家標準,讓兩校學生共同走進醫院,培養交叉型人才,爲體醫融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毛克亞關注到科技在體醫融合中的巨大潛力。隨着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骨科臨牀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脊柱外科領域,AI已深度參與影像診斷、手術規劃與導航等環節。未來,科技將爲體醫融合注入強大動力,推動其向更高水平邁進。

此次座談爲體醫融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交流平臺,專家們的觀點和建議爲積極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助力全民健康事業提供了寶貴建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體醫融合將不斷取得新突破,爲實現健康中國目標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