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如何用科幻方式打開科普大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對科普工作來說,科幻創作究竟意味着什麼?科幻電影又能給觀衆帶來什麼?12月5日,在2024世界公衆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來自科學界和科普教育領域的衆多專家學者進行了思想碰撞。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院長楊溟提到,科幻創作應該激發和喚醒人的想象力。他認爲,在如今這個人工智能時代,科幻創作應該更加大衆化,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其評價機制也應該更多元化。
而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王元卓看來,科幻電影可以傳播科學知識,激發人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培養青少年對科學求知的慾望。
王元卓是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的人工智能方向工作組組長,是電影中人工智能MOSS背後的人。從手繪科幻電影中的知識點,到製作自己的數字人錄製科普短視頻,這些年來,王元卓始終在探索加強科普影響力的方式。
“我們所做的工作,一是通過科幻電影來重構知識體系,一是用科影融合的方式實現科學知識的長尾傳播,以科幻電影爲載體探索科學普及的新模式。”王元卓說。
對於這一點,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賈鶴鵬也深有感觸。近年來,賈鶴鵬致力於加強科學知識傳播與普及的總結與探索。他提到,蘇州大學傳媒學院的一項研究,揭示了“爲什麼科幻可以更好地做科普”的認知機制。
“通過看科幻,可以啓發人們的超越感知,讓人覺得自己更渺小。當人覺得自己更渺小的時候,就會更願意爲人類的未來,爲整個社會去做些事情。”賈鶴鵬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
論壇上,專家們紛紛感慨,隨着科幻創作與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科普工作將迎來更多創新與突破,爲提升公衆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