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文章:在中國,一場技術革命正在醞釀中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 進步國際網站12月4日刊登題爲《“今非昔比”——中國在電動汽車行業競爭中勝過了西方》的文章,作者是帕維爾·瓦爾根。文章摘編如下:
過去一年,西方政客、知識分子和媒體衆口一詞地指責中國“產能過剩”。這種協調一致的敘事伴隨着西方精心設計的、對中國的經濟戰升級。2024年5月,美國白宮宣佈對中國產品徵收一系列新關稅,其中包括對進口的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歐盟、加拿大緊隨其後。
按照這種敘事,西方將其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和一直無力進行再工業化歸咎於中國“產能過剩”。
針對這些指責,中方作出了堅決迴應。中國領導人在與歐洲政要會面時曾指出,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並強調中國對綠色轉型的貢獻。中國外交部也表示,“產能過剩”論調是對中國能源產品實施限制的“藉口”。
產能過剩可以從產能利用率、庫存水平以及利潤率等方面來衡量。但正如法國財經評論員阿諾·貝特朗所發現的,在所有這些指標中,中國都沒有表現出“產能過剩”的跡象。相反,其工業產能利用率和庫存水平與美國相似,而中國的利潤率還在上升。
事實上,西方的工業衰落趨勢遠遠早於中國崛起。在美國,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貿易逆差持續存在,產業資本爲金融資本讓路。製造業就業崗位的數量從1979年頂峰時的2000萬個減少至如今的1300萬個以下。今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降至低點,創歷史紀錄。
至於歐洲,由於哄擡物價現象和歐洲試圖與俄羅斯脫鉤導致燃料價格不斷上漲,歐洲面臨歷史性的經濟壓力。德國正邁向去工業化,大衆汽車公司及其子公司將在歐洲各地裁掉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貝特朗說:“事實上,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產能過剩,而在於競爭力。”
在中國,一場技術革命正在醞釀中。中國迅速在芯片、人工智能、汽車、電池等各個領域向技術主權邁進。這使電池、軟件、道路、汽車和雲技術等實現一體化。目前,其一體化程度超出了西方的想象。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不僅在汽車行業進行競爭,現在還與硅谷的科技巨頭展開競爭。
西方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服務於其雙重目的。第一,它給西方統治者提供了藉口,使其能夠轉而實施它自己指責中國不應實施的政策——補貼和貿易保護主義——從而保護自己的壟斷企業。第二,它使西方領導層能夠將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長期結構性衰退歸咎於中國,通過渲染外部威脅來維持其合法地位。
這些指責就是危險的、且不斷升級的混合戰爭的一部分。(編譯/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