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勿忽視瑞典加入北約的影響

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左)日前親赴華府向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遞交加入北約組織的最終申請文件。(法新社)

繼去年芬蘭加入北約之後,瑞典也於今年3月8日跟進成爲北約第32個成員國。這不但強化了此一由美國所領導的跨大西洋軍事聯盟體系,更會對北極與亞太產生相當的影響。從臺灣的角度觀之,而兩岸也不能自外於此,更是國際情勢牽一髮動全身的典型案例。

兩年前,曾喧譁一時的北溪油管爆炸事件,瑞典已完成調查,但結果是無結果,而德國將繼續接手,可見已排除俄羅斯介入的可能性,否則必定大肆渲染。因而可以判斷,此乃北約自己人所爲,尤其美國的嫌疑最大,而此油管就有一段位於瑞典的專屬經濟區。若瑞典調查證明是美國所爲,那還有機會加入北約?這就是國際現實的最佳寫照。瑞典是工業製造強國,又位處波羅的海,東有芬蘭以及波海三小國,目前波海已成爲北約的內海(如下圖),這對於俄羅斯要進出波海已形成相當的障礙。

由於瑞典與芬蘭各有15%與33%的領土位於北極圈內,乃不折不扣的北極國家,再加上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與冰島等,將共有7個北約國家在「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中與俄國對作。該組織在1996年成立,乃北極國家政府之間的合作論壇,而大陸則是在2013年以「近北約國家」的名義加入成爲觀察員,隨即於2018年開始建立「冰上絲綢之路」,乃另一中俄兩國友好合作的案例。

再者,由於全球氣候日益暖化,北極地區加速融冰,尤其是夏季的航道日益順暢,並比亞歐國家繞道蘇伊士運河的貨運要節省將近十天的航程。再加上中東情勢不穩,更增加了北極航道的經濟效益,但因瑞典加入北約,強化了與俄國的對峙,因而也影響到「冰上絲綢之路」的運行。再加上融冰之際,對於北極豐富的原油與天然氣等資源的開採,也降低了不少難度,中方的資金與俄方的技術結合更是相得益彰。

另一方面,繼兩年前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也敦促日、韓、紐、澳爲北約的「亞太4夥伴國」(AP4),四國領袖於2023年連續第二年參加北約高峰會,預計分別與北約簽署「個別化夥伴計劃」(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me,ITPP),升級彼此合作關係,雖沒有會員國的聯防義務,但是藉此可以交換情資與聯合軍演,北約的勢力儼然進入東亞,並以中國爲假想敵。2022年北約峰會中,首次正式將中國列入「系統性挑戰」的對手,並將印太地區列入北約特別關注。

目前北約雖未直接與臺灣建立聯繫,但其秘書長卻多次提及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北約峰會也多次表態要維繫臺海的現狀等。尤其北約與印太安全機制的背後都是美國,臺灣自然也不能自外於此,這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是福是禍,還要進一步觀察。

北極地區地圖。圖/取自維基百科

北溪天然氣爆炸事件相關位置圖。圖/中央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