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心室輔助器 續命11年還能出國

臺大醫院心室輔助器幫助左先生(左)續命11年,病友邱小姐(右)也裝設心室輔助器,她直呼「可以活下來,真的很想哭」。(臺大醫院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心臟移植是心臟衰竭患者在末期唯一救命方法,但國內一「心」難求,不少人因等不到心臟移植就離世。臺大醫院13日公佈院內長期統計,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可以暫時,甚至長期取代心臟功能,患者可回家過正常生活,5年存活率並不亞於心臟移植。

臺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說,心臟移植手術是心臟衰竭末期最終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器官捐贈來源可貴,5年來平均每年心臟捐贈約80例,無法滿足需求。

臺大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益祥表示,造成心臟衰竭病因很多,不是所有病人都能接受心臟移植,一些病人會在等待期間發現癌症或其他心臟移植禁忌症,心室輔助器的發展,可暫時甚至長期取代心臟功能,而居家型儀器的使用,更可讓病人返家迴歸正常生活。

陳益祥表示,安裝心室輔助器後,即使不馬上做心臟移植,也能有常規生活,可爭取更多等待移植的時間。臺大醫院2002年開始成功植入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目前己有94例個案,年齡從最小10歲到最長的85歲。統計發現,5年存活率並不亞於心臟移植。

50歲的左先生就是一例,2013年9月,他因急性心肌炎入院,住院期間因爲心臟功能急速變化,緊急裝置葉克膜續命,狀況穩定後,他選擇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迄今已11年,是國內使用最久的病人。

「能夠回來這個世界,重活一次,很開心!」左先生13日現身,感謝臺大讓他重生,回想當年他因心衰竭已陷入昏迷,好不容易等到捐贈心臟,卻配對失敗,「半隻腳都踩進鬼門關了」。如今的他,日常生活完全跟常人無異,差別只在有些較容易撞擊的刺激性運動,例如籃球、水上運動不能從事而已。前陣子他還到美國、墨西哥旅行,昨日分享心路歷程,他呼籲其他病友「看開一點」,把握重生機會。

臺大醫院外科部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王植賢補充,針對通過心臟移植審覈、等待移植的病人,如果狀況惡化達相關條件,可以專案申請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的健保給付,否則病人得自費新臺幣400、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