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診斷腹膜癌相對困難 醫師籲民衆定期檢查
義大癌治療醫院教研部副部長趙頌慈呼籲民衆定期檢查身體,提早發現腹膜癌並治療。(趙頌慈教授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45歲的陳小姐無特殊病史,飯後會出現下腹絞痛及腹瀉的困擾,兩個月內腹痛程度不斷加劇。她就醫後接受全身斷層掃描,發現升結腸腫瘤並已轉移至腹膜,確診爲結腸癌第4期患者。義大癌治療醫院教研部副部長趙頌慈說,患者經術後1個月內迴歸正常生活,定期化療與追蹤。
「腹膜癌」是指腹膜上長了腫瘤病竈,根據其來源可分爲原發性和轉移性,原發性的發生率較少且大部份爲原因不明;而佔比例最多的轉移性則起因於腹腔內器官原發的腫瘤在侵犯到器官表面後,其脫落的腫瘤細胞經腹水在腹膜表面遊走並擴散至腹腔內各處所致。
趙頌慈指出,患者起初並沒有任何徵狀且處於「仍可控」的癌症第4期。但一旦這些潛伏的腫瘤細胞在合適的微環境中伺機發展爲臨牀上可被偵測到的病竈後,此時患者的病情便已進入「棘手」的第4期階段。
隨着腫瘤的增長患者便會逐漸出現食慾不振、交替腹脹或腹瀉、腹部痙孿及腹痛、胃腸阻塞及反覆嘔吐、嚴重營養不良及體重下降等,女性甚至會發生陰道異常出血、血尿、腸道出血或呼吸困難等症狀,使患者及照顧的家屬身心均承受着極大的折磨。
現實中,要在「仍可控」的階段準確診斷出腹膜癌相對較困難,目前仍是以影像學檢查,如腹部及骨盆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等爲主,繼而針對檢查中可疑的病竈做病理切片檢查或對腹水作細胞學分析。
此外,血液癌症腫瘤標記與低侵入性的腹腔鏡檢查也可用於增加腹膜癌的診斷率。常發生腹腔內轉移的腫瘤包括卵巢癌、胃癌、結腸直腸癌、闌尾癌,少數的來源則爲胰臟癌、膽道癌、子宮癌及較爲罕見的腹膜假性黏液瘤。因此,醫師呼籲,相關的患者應配合適當的治療及定期追蹤,以減少腫瘤的腹腔擴散及在「仍可控」的階段及早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