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包抄小紅書“後院”

素有“App工廠”之稱的字節跳動,最近在海外又做出了一個爆款。

今年9月,字節跳動旗下生活類應用“Lemon8”一度登頂了美區App Store生活區榜首,並衝進了總應用排行榜的前20名。

去年3月,Lemon8在美國市場上線時,曾被TikTok的網紅們稱爲Pinterest(美國一家主打圖片分享功能的社交媒體平臺)與Instagram的結合體。但在國內用戶看來,它更像是一個翻版的小紅書。

打開Lemon8的App,從其定位和UI界面上,能看出濃濃的小紅書味道:雙信息流,一屏大致可呈現四格內容。在界面上方,可選擇切換Following(關注)和 For You (爲你推薦)板塊。在For You下方,可選擇旅遊、時尚、拍照、美食等更細分方向,整個內容界面除了沒有同城列表外,其他都與小紅書界面高度“撞臉”。

01、Lemon8怎麼突然火了?

一些海外博主對《財經天下》表示,Lemon8的這波熱度,是突然起來的。

去年在美國剛上線時,Lemon8曾收穫過一波聲量。但七麥數據顯示,上線後幾個月,在iOS APP排名中Lemon8的下載量已跌至200名開外,最低時排名爲410名。

多位用戶向《財經天下》反饋,此前美版Lemon8首頁推薦的帖子,發佈時間常常介於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更新頻率不夠活躍。一位在泰國的華人用戶則向《財經天下》表示,相比美版Lemon8,已暗暗火爆了3年的泰國版Lemon8,首頁推薦則多是新近的帖子。

轉變發生在今年9月。平臺發起了“Lemon8 21天日記挑戰”活動,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這項活動鼓勵用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生活點滴,用戶連續完成21天的分享後,可以獲得獎品檸檬娃娃公仔一個。

這種“活動挑戰”的玩法,與2017年被字節收購的musical.ly頗爲相似。據《中國企業家》報道,musical.ly是TikTok的前身,最初就是憑藉跳舞、翻唱等各種挑戰賽,率先在美國打開了市場。官方組織用戶挑戰賽等活動,也曾是其重要的運營手段之一。

另據媒體報道,目前Lemon8在字節的主要負責人爲陳穎,向朱駿彙報。而朱駿正是musical.ly的創始人之一,二人在musical.ly時期,是上下級關係。musical.ly被字節收購後,兩人也一起被字節跳動收編。

種種跡象表明,Lemon8的起勢,是字節的主動爲之,TikTok的推波助瀾也功不可沒。

一家DTC(Direct To Customer,直接面向消費者)品牌出海機構從業者一帆告訴《財經天下》,最近在TikTok 的“推薦”中,Lemon8的廣告推送明顯增加。因此,也被業界看作下一個海外社媒的主要增長地。“有TikTok的流量扶持,生活方式博主種草在內容創造上成本更小。”

況且,有TikTok的爆炸增長珠玉在前,儘管Lemon8目前在美區還比較“青澀”,但國內已有不少做海外社媒、跨境電商運營的商家蠢蠢欲動,謀求佈局——而很多Lemon8平臺的優質創作者本身也是TikTok博主。

跟國內字節系App多可以用抖音賬號登錄一樣,Lemon8也允許通過TikTok賬號登錄。甚至當你用其他方式創建了賬號,還會有彈窗提示:“將您的Lemon8賬戶添加到TikTok配置文件中。”與此同時,TikTok允許用戶將Lemon8上發佈的內容一鍵分享,並可以在TikTok的個人主頁資料上爲Lemon8賬號導流。

有報道稱,今年下半年開始,TikTok不少中腰部網紅開始介紹推廣Lemon8,有網紅接到推廣內容的合作,費用爲200美元。這波投放的收效也是顯著的。Appfigures數據估計,今年Lemon8的全球下載量已達到1600萬次,其中有640萬次來自美國。

一帆對於Lemon8的商業化,表現得很有信心。“因爲背靠字節,在技術層面肯定是沒問題的。現在是流量紅利期,早入駐更有優勢。”

02、爲何最受“泰妹”鍾愛?

雖然在美國時尚社區,Lemon8剛剛掀起波瀾,但總體上,Lemon8並不是一個“冷啓動”的項目。在泰國市場,它的地位已經趨於穩固,目前有650萬次以上的下載量。

一年前,李米剛成爲泰國版Lemon8的博主,目前有2000多個粉絲。她每天使用Lemon8的時長不下2小時,已經超過了之前刷TikTok的時間。

李米告訴《財經天下》,她現在每個月能接到四五個商單,對於她這樣粉絲數較少的博主,找來的大部分是探店向的廣告。這種廣告一般商家只請博主吃飯,沒有額外報酬。而帶貨類的廣告價格則可以拿到2000~3000泰銖(約合人民幣429~643元)。

此前,泰國女性更喜歡的社交平臺是Instagram和Facebook。但李米表示,Instagram更像是“精裝朋友圈”,而Facebook則是發表意見的社區。“Lemon8則類似小紅書的海外版,像‘旅遊攻略’這方面的內容,大家會優先在Lemon8上搜索。”

Lemon8的前身是2020年3月在日本上線的Sharee,主打種草與分享。在日本市場累計超百萬次下載後,於2021年9月更名爲Lemon8。同年10月,Lemon8開始向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地區滲透。

目前,Lemon8尚未開啓商業化。無論是美版還是泰版Lemon8,都還不支持站內開設店鋪或直播,但可以通過外鏈直接引導到亞馬遜店鋪,或者獨立站的店鋪中購買商品。

▲泰版Lemon8上的廣告帖

不過“對Lemon8的博主來說,比較拉好感的是不用與平臺分成”,李米告訴《財經天下》。在Lemon8上接商單、發廣告,品牌給多少費用,博主就能拿到多少真金白銀。

這也讓許多原本深耕於Instagram的博主開始流向Lemon8。李米說,“Lemon8賬號,泰國的Instagram博主幾乎已經人手一個”。

據泰國品牌營銷服務商ThaiMCN消息,目前泰國市場上,有不少品牌選擇與Lemon8的網紅達人開展合作。在KOC種草方面,ThaiMCN爲品牌提供基礎套餐,8000元人民幣可以聯動10個素人博主發佈內容種草。

另一位泰國的Lemon8博主告訴《財經天下》,平臺每月會評選“最受歡迎的博主TOP 10”,活動獎勵大多爲百貨商場的滿減優惠券。雖然不像國內平臺,多會給博主直接的現金獎勵,但也足夠吸引一些網紅加入。

除了Lemon8,也同時做小紅書的李米,對兩個平臺的優劣勢有更多體會。

今年8月,她在小紅書上做內容,主要是“泰國大學生日常”的分享。但李米顯然還沒摸清小紅書的爆款邏輯,發佈了11個帖子後,目前她的粉絲也僅有13人。

李米表示,現在要在小紅書上做大內容難度太高。對於她這樣的新手,Lemon8更容易給出正向反饋。“Lemon8傾向於按流行話題,而不是博主粉絲量來分配流量。”而更成熟、體積更龐大的小紅書,已經在創作者賽道上,有了比較明確的壁壘。

不過李米也表示,儘管Lemon8在泰國下載量超過650萬,也還完全無法與Instagram、Facebook相比。主要原因在於,多數泰國本地人的消費能力並不高,在泰國國內旅遊、打卡、種草沒有太多做攻略的必要,能出國去旅遊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這注定它沒辦法吸引到更多的普通用戶”。

03、字節的“種草”執念

Lemon8能火多久,尚需要時間觀察,但這已不是字節對“再造小紅書”的第一次嘗試。

早在2018年,字節就曾在國內推出由今日頭條孵化的、對標小紅書的“新草”App。“新草” 沿用了頭條系的分發模式,UI界面與小紅書的雙瀑布流式圖文分享也有所不同。

事實證明,“新草”算法大於內容的模式並不受用戶歡迎。不到一年,“新草”就宣佈停止運營。

吸取了“新草”的失敗經驗,字節在2022年夏季再度上線了種草App“可頌”。這一次,“可頌”不管是定位還是形態都與小紅書極爲相似,並獲得了來自抖音的視頻流量扶持。

不過,由於“可頌”着重視頻的模式與圖文難以有效融合,App僅上線20天就被下架。雖然於2023年3月底又重新上線,仍然收效甚微。

連續兩次折戟“種草”賽道,並沒有磨滅字節“複製”小紅書的執念。2023年4月,字節又上線了“有柿”App,同樣是雙瀑布流,圖文和視頻並重。

唯一區別於小紅書的地方在於,“有柿”增加了閱讀賺現金紅包、走路賺錢等用戶任務。由於“有柿”是從今日頭條分化而來,推薦機制也與今日頭條綁定,從內容和設定上看,更偏向下沉市場。

▲左爲可頌,右爲有柿

小紅書火爆以來,不僅字節在圖文賽道上屢敗屢戰,各家大廠都想補齊種草生態的一塊“拼圖”。從淘寶的“逛逛”、美團的“珍箱”、騰訊的“企鵝惠買”、京東的“種草秀”、拼多多的“拼小圈”,數年來各家大廠都曾在此試水,卻都無功而返。

與此同時,小紅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在普遍增長乏力的大廠中,卻愈發一枝獨秀。

近日據外媒報道,小紅書今年第一季度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約71億元人民幣)大關,同比增長67%;淨利潤高達2億美元(約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0%。

小紅書的成績,也難免讓字節希望沿用“App工廠”一力降十會的打法,在已拿下一片天下的海外市場,再度一搏。

不過,Lemon8目前也只能說跑出了一些可圈可點的數據。海外博主對《財經天下》表示,Lemon8的整體生態還遠遠談不上活躍,未來留存率也將面臨嚴峻考驗。

畢竟小紅書的魔力,並非簡單的UI界面與數據。2021~2023年,小紅書曾全力出海,四面出擊,先後面向日本市場推出了時尚社區Uniik、露營愛好者社區Takib、美妝社區habU,在東南亞市場推出了“翻版小紅書”Spark,在歐美市場推出了家居分享社區Catalog。

這些App至今都未收到明顯的效果,有些已經停止更新或關閉。小紅書想要再複製一個海外版的自己,也是難如登天。Lemon8的“種草”生態之路,只會更加漫長。

(一帆、李米爲化名)

作者 |林北

編輯 |李不清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