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強化風險動態管控 有效應對汛期暴雨災害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王紹紹)據自然資源部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2146起。初步統計,今年入汛以來共成功預報地質災害253起,有效避免2443人可能出現的因災傷亡。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瞭解到,針對今年以來的多次強降雨過程,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從自動化監測方面已成功預警預報災險情68起,有效避免216人可能傷亡。據統計,近半數這類險情發生在夜間,且短時強降雨誘發的滑坡事件常具突發性,留給預警與疏散的時間窗口極爲有限。在此背景下,自動化監測設備展現出“全天候、準實時”的獨特優勢,與羣測羣防有效協同。

此外,我國已查明27萬餘處地質災害隱患,建立了26萬餘名基層羣衆爲主體的羣測羣防體系,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實驗工作自2020年啓動,採取“在實踐中提升”的方式,研發了1套設備、1個系統和“1+4”技術標準,覆蓋了5.6萬處地質災害隱患。

截至7月底,今年我國累計成功預警預報災情險情約640起,及時組織10139人撤離,有效避免2869人可能傷亡,“人防+技防”模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爲了更有效地應對汛期暴雨災害及地質災害風險,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從以下幾方面聚焦聚力:

一是完善防災機制,形成防災合力。充分發揮國家防減救災委、國家防總、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等議事協調機構作用,強化應急管理、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旅、能源、地震、鐵路等相關部門行業監管,壓實生產經營單位和工程建設單位防災責任,積極避免農村切坡建房和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

二是加強基礎工作,強化源頭管控。進一步強化地質災害綜合遙感識別、提高高風險地區1:1萬調查覆蓋面,進一步摸清風險隱患底數。強化風險調查成果在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工程建設專項規劃中的應用,嚴格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從源頭上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風險。

三是加強監測預警,強化風險動態管控。加強先進試用設備和技術方法在隱患點監測預警上的應用,完善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體系,建立“點面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監測預警精度。落實“隱患點+風險區”雙控管理要求,完善風險管控體系,提高風險動態管控能力。

四是加強培訓演練,提升基層能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培訓,提高防災責任人、受威脅羣衆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自主防範能力。針對重要隱患點和高風險區,組織受威脅人員及相關責任部門、單位開展應急演練,提升臨災避險能力。強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和力量預置,通過持續加強技術支撐單位駐縣包鄉體制建設,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