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便當也有雷 營養師揭5保命原則:剩菜復熱1次爲限
食安風暴下,有些人開始自制便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讓很多人對外食怕怕,開始自制便當,營養師蘇妍臣指,若烹煮或保存方式不佳,自制便當仍有食安疑慮,提醒自制便當,需注意冰箱儲放有期限、開封后的乾燥劑已無用、試吃不能直接就口、食物復熱以1次爲限與食物不能放置於室溫逾2個小時等5項原則,像她自制兒子副食品,都是「煮完直接放冷凍」,比起冰箱壓縮機受到的傷害,她更重視兒子食品衛生。
蘇妍臣在臉書粉專所PO出的自煮需注意5原則衛教文章,提醒想要自煮的人注意這些重點,自煮便當才能更安心。
■冰箱儲放有期限:冷藏冷凍是讓食物中的細菌生長速度變慢,不是殺滅病菌,如果完全加熱並未沾到口水的食物,放置在室溫下半小時內收冷藏,可保存2~3天,冷凍可保存約1~6個月。除此之外,冰箱放置空間不宜超過70%,以利冷空氣流通,維持冰箱冷度,確保食材安全。
■包裝開封后的乾燥劑就失去效用了:密封食品裡通常會放食物脫氧劑或乾燥劑,以確保食物不會變質變壞,但當包裝打開,外頭的氧氣與水氣跑進去,裡頭超過原本能負荷的氧氣或水氣,脫氧劑或乾燥劑就無法再作用。
家中米粉、小米、糯米、高粱等都建議購買小包裝爲優先,並儘速食用完畢,
若是購買大包裝,也不建議整包倒入米桶,而是先分裝成小包,大包裝把空氣擠出後,再置於陰涼通風處保存,必要時可購買食物防潮箱。
■烹調試吃不能直接就口:以前婆婆媽媽煮飯,上桌前試味道習慣直接拿湯匙舀食物入口,味道不好再舀一次,但碰到口水後的食材,也不會加熱至殺滅細菌,若是又沒在食用後儘速收入冰箱,可能成細菌繁殖產生毒素,就算後續冷藏再重新加熱,毒素難以破壞,仍會造成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物復熱以1次爲限:很多人喜歡煮一鍋滷肉,吃不完收冰箱,再重複加熱,強調更入味,但有些微生物,像是蠟樣芽孢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以及這次發生問題的米酵菌酸,其所產生的毒素都非常耐熱,因此當有這類微生物污染時,即使加熱也無法確保安全。
滷肉類建議滷完後趁未退溫,摸起來燙燙的,但不至於燙傷,即收入冰箱,每次要吃時撈出要吃的量,復熱次數以1次爲限。
■食物勿在室溫放置超過2小時:「便當要放冷纔可以收冰箱」是錯誤的,正確來說應該是「熱菜愈快降低(脫離危險溫度帶7至60°C)愈不容易壞」。所以熱食只要不要在「非常熱」的狀態下冰進冰箱(如果怕冰箱壞的話),可先降溫至約莫60°C,再趕緊收冰箱,讓食物脫離危險溫度帶,就能愈遠離食安風險。
蘇妍臣指她以前兒子做副食品時,也嘗試預做副食冰磚,都是「煮完直接放冷凍」,沒錯,熱呼呼的食材直接放冷凍,因爲比起操一下冰箱壓縮機傷害,她更選擇確保兒子吃副食品的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