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丨終結艾滋病流行 希望與挑戰並存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 綜述|終結艾滋病流行 希望與挑戰並存

新華社記者

艾滋病曾讓醫學界束手無策,而近年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等的普及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全世界看到了實現聯合國制定的2030年終結艾滋病流行目標的希望。然而,艾滋病治療可及性等方面的不平等、資金缺口等問題仍然對全球抗艾構成挑戰。

療法普及顯成效

目前,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雖不能治癒艾滋病,但可以將病毒水平限制在很低甚至檢測不到的範圍,避免出現症狀,也可以將感染者傳染病毒的風險降至幾乎爲零。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人數升至約3070萬,但仍有930萬即近四分之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未能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這930萬感染者中近半數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隨着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可及性不斷擴大,許多公共衛生機構免費提供治療,全球每年與艾滋病相關的死亡人數顯著降低,從2010年的130萬降至2023年的63萬。

不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終生接受治療,一旦停藥,體內的病毒會迅速反彈。長期服藥帶來的不僅是伴隨終生的藥物副作用,還有誘導病毒耐藥性的風險。

自2018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多替拉韋作爲首選一線和二線艾滋病病毒治療藥物。與目前使用的其他藥物相比,該藥更加有效、更容易服用,且副作用更小。但世衛組織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艾滋病病毒對多替拉韋的耐藥性上升。

好消息是,長效注射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取得進展。在針對非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項試驗中,卡博特韋和利匹韋林注射治療在維持抑制病毒方面與標準口服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一樣有效。這些注射劑可兩個月注射一次,與每日服用藥物相比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替代方法,提高了治療對象的依從性,也使治療更容易。長效注射型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已在歐洲和美國獲批使用。

新療法有望突破

艾滋病病毒作爲一種核糖核酸病毒,其基因組具有較高的突變率,使得開發艾滋病疫苗和治療藥物十分困難。能否有新手段預防感染,持續緩解病毒損害和根除病毒,是艾滋病防治研究關注的重點。

上月末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25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德國沙裡泰大學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了全球第七名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

這名60歲患者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在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前提下,已有近6年體內未測出病毒,被確認爲治癒。此前全世界已報告過六名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都是通過幹細胞移植達到類似治療效果。但這名60歲患者與之前的治癒病例有所不同,他的幹細胞捐贈者CCR5基因兩個副本中,只有一個發生突變,也能幫助抵禦艾滋病病毒。

CCR5蛋白是大多數艾滋病病毒株入侵免疫細胞的受體,因此編碼該蛋白的CCR5基因被認爲是治癒艾滋病最有希望的靶點。研究人員認爲,這名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對尋找基於基因療法的治癒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在此次大會上,被稱爲“有史以來最接近艾滋病‘疫苗’”的新藥來那卡帕韋備受關注。該藥物每6個月注射一次,可預防感染,並且可抑制感染者體內的病毒。生產商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上月宣佈,該藥物在試驗中對南非和烏干達的2000多名女性提供了100%的保護。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表示,如果這種藥物能夠被迅速、廉價地獲得,將“預示着艾滋病防治的突破”。

抗艾處在十字路口

國際艾滋病協會主席莎倫·盧因說,雖然在今年的大會上見證了艾滋病防治的重大突破,但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仍面臨政策倒退、錯誤信息氾濫、全球衛生資金削減以及民衆對國際機構信任度下降等挑戰。

開發長效治療和預防藥物等方面的進步,可以保護艾滋病毒感染者或面臨感染風險者的健康。但目前相關專利持有者並沒有足夠廣泛地開放專利,使其造福儘可能多的人,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的感染者。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溫妮·拜安伊瑪援引最新發布的全球艾滋病報告說,全球目標是到2025年將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控制在37萬以下,但2023年的新增感染人數仍高達130萬。與此同時,不斷擴大的資金缺口阻礙了中低收入國家的艾滋病應對工作,艾滋病檢測和治療可及性方面的不平等現象正削弱抗艾取得的進展。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亞太、東歐和中亞區域主任埃蒙·墨菲說,全球抗艾正處在十字路口。“部分國家正穩步推進抗艾進程,顯示出消除這一公共衛生威脅的堅定決心,並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有國家面臨感染人數上升的情況,陷入倒退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