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演說爲何對大陸放軟

(圖/本報系資料照)

今年蔡英文總統發表了上任後第7次的國慶演說,其中最受矚目的應該是在兩岸關係上,她提出了「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的健康有序交流,進而舒緩臺海緊張的情勢」、「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方法。」這些明顯放軟姿態,尋求兩岸逐步化解緊張、恢復交流的表態。

兩岸問題的定位詮釋與鬆緊拿捏,一向是中華民國總統近年來國慶講話的重中之重。蔡英文2016年當選就任國家元首,從甫上任時重申「維持現狀」並呼籲兩岸儘快坐下來談,到去年拋出兩岸論述的「四個堅持」,強調互不隸屬,過去6次談話,隨着美中關係惡化和美方立場的變化,態度也愈來愈強硬。到了今年,當世界都認爲臺海已成一觸即發的火藥庫時,蔡英文卻未隨之操作抗中火勢,而是暫時踩下煞車,向對岸喊話降溫。

爲何如此?這應該與當前臺灣的內外環境因素有關。正如蔡總統一開始就說「再過3天,邊境管制即將放寬,臺灣和世界各國之間將恢復正常往來。」這意味着臺灣現在萬事莫如民生疾苦急,全民都期待着出國旅遊、做生意賺錢、過正常生活,這個節骨眼上若還一味鼓吹抗中殺敵,豈不是白目透頂?讓兩岸儘速恢復正常交流,不啻是表達爲政者愛民之心,也是把球丟回給對岸!

另一個原因是年底九合一地方大選,性質上並不適合操作意識形態議題,而且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一再受到質疑,這時若再對大陸強硬以對,只會雪上加霜,甚至對2024總統大選形成更大內傷。

今年蔡總統一共提到「中華民國」3次,「中華民國臺灣」3次,提及頻率和執政後歷年相差不大;與往年一樣,內容提到最多的還是「臺灣」,今年總共提到51次。

但其實國號「量化」多少並無意義,「質化」的漸進推移纔是重點。因爲蔡英文治下的國家定位論述,一是「中華民國臺灣」的「新國號」、二是「新兩國論」的互不隸屬,這兩項已在去年明確定錨,成了超越《中華民國憲法》,而且是臺灣年輕世代覺得毫不違和的政治現實。這個現實很殘酷,國民黨當然可猛力批判,但卻不能只是新亭對泣、自拉自唱,必須以智慧、技巧去克服挑戰。

國人皆知,民進黨現在是明暗兩手策略,既是表面接受、迂迴壓貶中華民國,卻又不敢改憲法、建立真正的臺灣國。蔡總統如今除了拋出橄欖枝,還會有什麼後續具體的和解措施?大陸又會如何迴應?明年進入總統大選的新局面,情況與對應又有什麼新變化?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