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無人機助力農業生產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方式也在悄然變革。在鄒平市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無人機正成爲農業提質增效的“新利器”,打破大地與天空的界限,讓腳趟泥濘不再是唯一出路,引領着農民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開啓了智慧農業的新篇章。
張信毓,是一名會“開飛機”的95後“新農人”,自2019年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毅然決定回鄉創業以來,他已經在無人機農業應用領域深耕了7個年頭。與老一輩農民不同,張信毓的農具是一臺無人機。他一般開車到田裡,從後備箱裡搬出無人機,調配好農藥,安裝好電池,隨着無人機緩緩升空,精準的作業便在他的監控下自動展開。張信毓說,無人機對比人工打藥,提升了工作效率,對預先規劃好的地塊作業,噴灑更均勻更高效了。
無人機噴藥不僅省事,還省時。據統計,每架無人機一天能夠對600至800畝農田進行植保操作,而人工一天僅能完成約20畝,效率可以達到 30-40倍以上。截至目前,張信毓已經累計完成了超過6萬餘畝次的植保作業。
在鄒平,無人機在農業方面的應用遠不止於噴藥,它已滲透到作物生長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從播種、施肥到病蟲害監測,再到後期的收割管理,無人機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
張信毓告訴記者:“進入冬季以來,小麥作物受麥蜘蛛、凍害影響較大,無人機除了可以進行植保作業以外,還可以對小麥生長狀況進行實時檢測。無人機上的多光譜技術,可實現對農田進行高精度的航測和作物實時檢測,能夠及時發現作物看不見的問題,確保作物能夠健康生長。”
運用多光譜無人機爲農田提供精準的“診斷”,這一技術猶如爲農田做了一次全面的“CT”檢查。這些無人機不僅捕捉到了作物間的長勢差異,還能判斷其健康狀況。基於此,農業“處方圖”應運而生。
這些處方圖爲農業無人機提供了精準變量施肥的指南,從而實現了對作物的精準“救治”,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鄒平正以科技爲翼,讓農業生產跑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據統計,目前鄒平農用無人機數量已達到約160臺,累計飛行作業面積超過60萬畝,有效推動了農業提質增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未來,鄒平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推動更多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
閃電新聞記者 王飛飛 鄒平臺 柯欣承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