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知名”企業家蔣衛平的“中國鋰王”人生

2020年11月13日晚間,一則公告引爆了信用債市場。

該公告由天齊鋰業發出。公司表示流動性緊張的局面未出現實質性改善,2020年11月底到期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貸款,存在無法及時償還導致違約的可能性。

一時之間,“天齊鋰業主動暴雷”的報道不絕於耳。在媒體的描述中,當時的天齊鋰業由於債臺高築,加之主營業務鋰礦和鋰鹽產品量價齊跌,已經連年虧損,未來不容樂觀。

但戲劇性的是,接下來的一年,憑藉噴發的新能源浪潮,鋰礦行業直接跨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2021年,天齊鋰業直接扭虧爲盈,實現了大翻身。到了2022年,天齊鋰業更是迎來一波爆發,僅僅第一季度的利潤就達到33.28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並且成功在港股上市。

從大量負債,到攀上頂峰,在某些人看來多少有些運氣成分。但事實上,在瞭解天齊鋰業創始人蔣衛平的發家史後就會發現,這位“最不知名”企業家的“中國鋰王”人生背後,還有更多波瀾壯闊的故事。

1955年,蔣衛平出生於四川省遂寧市。在他22歲那一年,正巧趕上恢復高考的政策,於是蔣衛平很幸運的成爲了中國第一批考入大學的高材生,被當時的四川工業學院錄取,學習機械專業。

在那個時代,大學生的身份無疑是塊“金招牌”,所以在他畢業之後,直接就被分配進了成都機械廠擔任技術員,隨後又在四川省九三學社從事行政管理工作。

1986年,蔣衛平在中國農業機械西南公司任銷售工程師,這一做就是11年,銷售的工作無疑拓展了他的視野,他開始不甘於過着這種循規蹈矩的生活。

於是在1997年,蔣衛平毅然辭去了“鐵飯碗”,選擇下海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一年,日本造出了世界第一輛由鋰離子電池提供動力的汽車,由此開啓了一場新能源革命。

這件事深深的影響了蔣衛平,他意識到這或許是個機會。當時在國內鋰電池還沒有普及,鋰基本被視爲鉀肥的伴生礦,僅被用於玻璃、橡膠、陶瓷和潤滑劑等低附加值的傳統工業領域,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人重視這個邊緣的小礦種。

“雖然鋰在當時仍是一個不太被人看好的產業,但通過深入瞭解,我始終堅信它的市場應用潛力很大,前景廣闊”。

懷揣着這樣的想法,通過從事礦物進出口貿易的生意積累了一部分啓動資金之後,2003年,蔣衛平創立天齊集團。次年,他收購了位於四川遂寧的射洪鋰鹽廠,並將其改名爲“天齊鋰業”。

在實現了自己的“實業夢”之後,蔣衛平開始對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理念,並且投入資金升級已經落後的生產設備,全面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能。

在蔣衛平的努力下,僅僅6年的時間裡,原本虧損嚴重無人問津的縣城小工廠發展成爲了中國鋰業裡的中流砥柱。

但是隨着企業的逐漸壯大,原材料鋰的問題開始凸顯。

鋰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分佈呈高度集中的狀態,73%的鋰資源分佈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就國家而言,鋰資源主要分佈在南美洲“鋰三角”地區(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中國的鋰資源佔比僅有6%左右。

這就意味着當時國內使用的鋰精礦大部分都依賴於進口,所以當時整個行業的定價權基本掌握在國外礦主的手上,每次價格談判都吃盡苦頭。

思來想去,蔣衛平決定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來打破這種壟斷現象,於是在2010年,天齊鋰業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在天齊鋰業上市後,爲了將核心資源握在手裡,蔣衛平開啓了他的收購之路。

2012年,天齊鋰業小試牛刀,成功取得四川雅江縣措拉鋰輝石礦開採權。但還沒等蔣衛平採取下一步行動,一個噩耗突然傳入他的耳中——洛克伍德要收購泰利森鋰業。

洛克伍德是全球知名的鋰鹽巨頭,而泰利森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鋰輝石礦生產商,坐擁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格林布什鋰礦。據統計當時中國90%的鋰精礦都來自泰利森,這意味着一旦泰利森被洛克伍德收購,那就等於被他人扼住了喉嚨,徹底喪失話語權。

危機之下,蔣衛平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決定,他要虎口奪食,從洛克伍德手中搶下泰利森鋰業。

但問題是,泰利森的資產規模大約在20億左右,然而根據財報顯示,2012年末,天齊鋰業總營收爲4.02億元,總資產僅有人民幣15.69億元,股票市值亦僅35億元。但是它的對手洛克伍德總資產逼近400億,從公司規模上雙方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爲了贏得這次收購,蔣衛平將所有的資產都抵押出去,用高價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和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收購了泰利森19.99%的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最終成功使用一票否決權,否定了洛克伍德的收購方案。

隨後天齊鋰業又通過定向增發募資40億元,最終以30.41億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泰利森51%股權,成爲其最大股東。

經此一戰,天齊鋰業成功垂直整合了企業的鋰產業鏈,幸運的是這輪收購的時間也正好卡在了全球鋰消費結構發生重大改變的節點。

據智研諮詢發佈的《2021-2027年中國鋰礦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鋰被廣泛應用以來,原本陶瓷和玻璃行業一直是鋰消費的主流部門,但隨着新能源汽車產量的迅猛增長,全球鋰消費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電池行業鋰消費快速增長,在2015年(消費佔比35%)取代陶瓷玻璃行業(31%)成爲鋰消費的最大部門。

沒有了上游源頭的挾制之後,憑着手上優質的鋰輝石礦資源,天齊鋰業一邊賣礦,一邊加工鋰鹽產品,一度毛利率超過70%,5年股價翻了10倍。

據Roskill 報告,在2017年天齊鋰業已經成爲亞洲第一的鋰化合物生產商,淨利潤也從2014年的1.31億元攀升到21.45億元。

這一次“蛇吞象”式的收購讓蔣衛平嚐到了甜頭,隨後一場新的收購開始在他心中醞釀。然而當時的蔣衛平絕對沒有想到,這場收購卻將天齊鋰業拖入了債務沼澤之中。

2018年,天齊鋰業宣佈以40.66億美元(約278.44億元人民幣)收購全球鹽湖巨頭SQM(智利礦業化工)23.77%的股份,成爲其第二大股東。

SQM是全球唯二兩家公司得以在阿塔卡瑪鹽湖開採鋰礦的公司,而阿卡塔瑪鹽湖是全世界公認鋰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採條件最成熟的鹽湖。

如果這一輪收購成功,天齊鋰業可謂是手握全球最優質的鋰礦資源,足以躋身世界鋰業巨頭之列。但問題是,收購SQM花費的資金中,僅有5億美元是天齊鋰業的自有資金,剩餘35億美元(約239億元人民幣)都來自於借貸。

據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底,天齊鋰業的總資產爲178.4億元,一筆超過公司前一年總資產的債務,其間蘊含的風險之大想必已經無需贅言,也正是因爲這次收購,天齊鋰業的資產負債率直接從40.39%飆升至73.26%。

對蔣衛平來說,這又是一場豪賭。

可惜這一次他並沒有得到命運女神的青睞,2014年正好處於鋰的上行週期,所以收購泰利森帶來的財務問題很快便被解決。但是2018年之後,由於國內電動車補貼降低,加上整個行業開始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直接導致碳酸鋰的價格急轉直下,從最高的18萬元/噸降至4萬元/噸。

碳酸鋰價格的腰斬自然也帶崩了原材料鋰的價格,SQM的股價直接崩盤。2019年,天齊鋰業對SQM計提減值準備高達53億元,受此影響,天齊鋰業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59.8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鉅額的債務帶來的壓力陡然劇增,據資料顯示,這筆35億美元的併購貸款在2019、2020年前三季度造成的利息支出高達20.45億元、13.98億元。

2020年,雖然天齊鋰業還是全球最大的鋰礦生產商,但已經債臺高築,甚至被審計機構出具了非標準意見,認爲公司存在重大經營不確定風險。

一時間,關於天齊鋰業的危言甚囂塵上,“中國鋰王”似乎已經走上了絕境。

2021年被稱爲中國電動汽車爆發元年。

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頒佈,標誌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成爲“十四五”乃至未來15年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整個行業將從培育期正式進入快速發展期。

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聯合發佈的《汽車工業藍皮書》顯示,我國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同比增長157.8%,其中新能源商用車銷量16.8萬輛,同比增長49.4%,滲透率爲3.5%。

媒體預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達到550萬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光是各類車企摩拳擦掌,就連小米、OPPO等公司也紛紛宣佈跨界,加入造車大軍。隨着入場者的增加,整個市場的競爭變得極爲激烈,其中動力電池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之一,更是成爲市場上的“必爭之物”。

在市面上的幾種動力電池中,鋰電池無疑是新能源車的主流選擇。就連特斯拉CEO馬斯克也直言“鋰電池就是新的石油。”

在這股新能源車的熱潮下,鋰的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2021年初,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還只在5萬元/噸左右,然而僅僅一年的時間,到2022年一季度,這一價格就已經突破50萬元/噸。

蔣衛平和他的天齊鋰業終於在經歷了4年的“黑暗”後迎來了黎明。

據天齊鋰業在7月14日公佈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天齊鋰業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6億元—116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1089.14%—13420.21%;預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4.6億元—103.8億元,同比增長43625.90%—53549.541%。

隨着業績的上升,天齊鋰業的債務情況也得以緩解。2022年一季度,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大幅降至52%,有息債務下降至182.65億元,一年內到期負債僅剩41.38億元。

更讓蔣衛平興奮的是,天齊鋰業7月13日在港股成功上市。事實上,早在2018年天齊鋰業就已經嘗試赴港上市,但卻因爲過高的負債折戩沉沙。此番王者歸來,配合如今新能源車行業的火爆程度,天齊鋰業H股直接以82港元/股的頂格發行價上市,成爲港股年內最大規模IPO。

不過就在上市前三天,前私募" 一哥 "徐翔的妻子應瑩發微博表示:天齊鋰業的戴維斯雙擊已達頂峰,價格已經被高估。

這把即將上市的天齊鋰業推至了風口浪尖,隔天天齊鋰業A股便以跌停收尾。港股上市當天也一度出現了破發現象,盤中一度最高跌幅達到10.98%。

雖然過程跌宕起伏,但港股上市當天還是收復了82港元的開盤價,整體來說這隻能算天齊鋰業上市的一個小插曲。

相較於輿論,天齊鋰業更要警惕的是來自全球同行的增產壓力。

此輪鋰價暴漲的本質是因爲供需失衡。在2018年左右,因爲鋰業的不景氣導致不少中小鋰礦倒閉或者停產,而重啓產業線需要1-2年的時間,產能降低又遇上新能源車企對鋰的需求劇增,讓鋰的價格大幅攀升。

但如今伴隨着鋰電池的火熱,許多鋰礦紛紛選擇復產或者增加產能。如今年6月,全球最大鋰礦商雅寶宣佈將在八年內把鋰產量提高四倍。

中信證券在相關研報中表示,受產業鏈庫存累積和2023年供應緊張趨勢有望緩解等因素影響,判斷鋰價拐點或在2023年到來,價格或高位回落,2024年隨着供應過剩壓力增大,預計鋰價將顯著下行。

作爲強週期行業,隨着產能增長,天齊鋰業在未來不可避免的要面對鋰價波動的情況,如何在鋰礦高估值的潮水退去後繼續穩健發展,是蔣衛平現在就必須要思考的事。

參考資料:

[1]市值觀察 《中國鋰王“心狠手辣”》

[2]川報觀察《專訪|天齊鋰業董事長蔣衛平:不忘初心,堅守實業,我喜歡聽機器轟隆隆的聲音》

[3]興業證券《天齊鋰業-002466-行業龍頭絕處逢生》

[4]浙商證券《天齊鋰業-002466-天齊鋰業深度報告:擴產乘風資源價格重估鋰資源巨頭王者歸來》

THE END

出品人:李凡

主編:劉國強責編:言翓 徐攀輝

美編:王怡運營:黃睿華 李凌 孫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