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大廠”阿里巴巴,走進2024

仍要樂觀前行。

文丨華商韜略 陳斯文

2023年的阿里巴巴,依然“很慘”。

【至暗時刻】

過去這一年,阿里可以說走到了至暗時刻,直到最後,都還沒有壞消息。

12月29日下午16:50,京東發佈了《關於京東訴阿里巴巴“二選一”案一審勝訴的聲明》。聲明中,最核心的信息是,阿里被判決向京東賠償10億元。

這一次的10億,加上2021年4月,阿里被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的182.28億元,阿里近三年的罰款、賠付金額已接近200億元,創中國企業紀錄。

更大的損失則是在資本市場。三年前,阿里曾創下8577億美元的市值高峰,在全球市值榜上位居第六。三年過後,它的市值已變成了1974億美元。

三年跌掉6600多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

它相當於跌去了如今三個阿里的市值,跌去的市值也是今天的京東、拼多多、本站、美團、小米五家巨頭市值的總和。

禍不單行,宏觀經濟週期導致的消費下行、螞蟻上市被踩剎車……一系列因素讓阿里在過去幾年裡難上加難。更令人唏噓的是,正在阿里因“壟斷”被罰的同時,電商市場不斷涌現的新玩家高歌猛進,早已形成羣狼環伺之勢。

爲了應對環境的鉅變,在2023年,阿里刀刃向內,開始了幾乎貫穿全年的自我改革。年終歲尾,變革告一段落,正當外界覺得阿里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2023年最後一個工作日,10億鉅額賠付的判決如一盆冰水猝然潑下,時機、結果、數額,都令市場驚愕。

【刀刃向內,主動求變】

資本市場總是用腳來表達態度,也總是一刻不停地尋找機會。如果硬要從玻璃碴子中找糖,對於10億元賠付的最新判決,也有樂觀的觀點認爲:靴子終於落地。

這是一個基於理性與善意的預期,它的背後,是對於阿里正在步入轉折時刻的熱切期盼。

支撐這個判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阿里基本面展現出的穩定性。

儘管阿里遭遇了一系列打擊和困難,但它仍然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勁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如果中國科技公司想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重回主流賽場,阿里仍是衝擊第一梯隊的不二之選。

它足夠深入人心,仍是用戶和商家的優選;它足夠堅韌,歷盡波折,業務大盤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在12月22日晚,阿里發佈了2024財年中期報告,在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收入4589.46億元,仍然實現了11%的同比增長。

而更爲關鍵的一點是,阿里主動進入轉折的決心和姿態。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激烈競爭後,當下,互聯網行業的角逐仍未平息。下沉、出海等一系列新老課題仍在交織上演;AI大模型、雲計算技術浪潮翻涌;增量用戶的獲取,存量用戶的運營;對本地生活市場的爭奪,對消費趨勢的理解與應對……

未來未定的新競爭格局,既督促着阿里對未來做出更多的思考,也督促着它做出更多的優化調整。

比如淘天圍繞“用戶爲先”和價格力作出的戰略取捨;比如更大範圍內刀刃向內,徹底的自我革命;轉向更加獨立敏捷的組織形態,比如聚焦主業後作出的優先級判斷。

這些向好的努力,本質上都是阿里在劇烈變化的競爭格局中,在各種逆風因素疊加的不利環境下,仍努力探索新的生產關係和創新之道。

【推動企業重新偉大的力量】

早在阿里巴巴誕生之時,它就給自己定下一個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從那之後,阿里的每一次變革演進,都是一個讓新事物生生不息,爲中國互聯網經濟、乃至中國經濟帶來創新與貢獻的進程。

從當年湖畔花園裡幾個年輕人的驚人想法,長成“足不出戶買遍天下”的全民生活方式,到雙11購物狂歡節的全新消費模式,再到直播帶貨的全新消費方式;

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裡,長出千萬店鋪,實現無數草根的創業夢;長出天貓旗艦店、孵化出新國貨新品牌;長出7000多個淘寶村,塑造出農村新面貌的新樣本;

以及,支付寶和“無現金交易”的社會信任,用十年煉成中國自研雲計算……衆多新的物種、新的業態、新的生活方式,都圍繞着阿里巴巴的生態生長出來、開枝散葉。

二十多年來,數不勝數的各類農產品、工業品,隨着互聯網的邊界擴展到未及之地,誕生了一戶戶家庭的致富故事,一家家企業的發展故事。

阿里還是那個阿里,它不安於現狀,主動求變,常變常新,它有着果敢的決斷力去革自己的命。

在科技巨頭微軟身上,我們曾經見證過同樣的主動求變、同樣的刀刃向內與自我革命。

1999年底,微軟創下了6000億美元的市值巔峰。到2013年,它的市值卻跌去了一大半,只剩2200億美元。

這個故事的後半段,來自於一場從比爾蓋茨開始的改革,他辭去了首席軟件架構師,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成爲微軟新任CEO。後者隨即開始力挽狂瀾,用大刀闊斧的改革去改善效率,讓雲服務成爲公司戰略的核心。

到2018年12月,微軟的總市值就突破8500億美元,重回巔峰,而後是對OPEN AI的投資,使我們熟悉的ChatGPT被整合進bing搜索引擎,以及遍佈全球的Azure雲服務器。

如今,微軟的市值已經達到了2.4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企業。

正如春天總是會在冬天結束後到來,優秀的公司總能把挫折當成財富,偉大的公司總要經歷千錘百煉。

在去年一度被拼多多超越市值的11月底,一位阿里員工在內網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此刻難眠,也不敢想。拼多多市值直接來到1855億美元,相比我們的1943億美元,差距僅80億美元,着實嚇一跳。那個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本不想發出這個沒內容營養的帖子,但思緒下,還是留下這個帖子,用作備忘,也用作自己的勉勵。期望和集團兄弟一起努力貢獻點滴,超越回來。”

這個帖子引發了阿里員工的熱議,馬雲親自回覆:

“我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裡。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誰都牛過,但能爲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並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願景,阿里人,加油!”

微軟能夠重新偉大、重歸巔峰,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如今的阿里也在做同樣的事。

同時也必須承認,外在的推動力不可或缺。

越是信心脆弱之際,市場越需要明確積極的信號。2023年,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市場上並沒有收穫與其價值相匹配的估值,阿里過去一年股價下跌了超過11%,騰訊下跌近7%,京東跌超48%,美團跌超50%……

2023年年中以來,中央多次釋放了“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信號。標誌着對於互聯網平臺的監管,轉入了一個更積極支持的新階段。

一個標誌性的大事件是,去年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平臺企業座談會。在會議上,總理指出,平臺經濟大有可爲,並希望廣大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中央政府如此態度明確,爲何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依然乏善可陳?

這其中,與海外資本市場對國內有關監管舉措的過度敏感與解讀有關,甚至是與一些人利用信息不對稱惡意做空中國資產有關,但同時也反映出有關方面應該更透明並周全地考慮到相關舉措會在資本市場產生的影響。比如,不少傳言或者監管舉措導致的恐慌性股價下跌,很大程度上就是這些因素綜合的產物,也產生了原本不必要的損失。

當中國科技行業重新站上國際競爭的賽道,用什麼辦法,才能推動行業更進一步,造就世界級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呢?

這個答案是多方合力。

觀察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的成功路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一條規律:一個產業的發展,從來都是合力的結果。它既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企業作爲落地與創新的執行者。

2024年第一個工作日,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人民日報》撰文談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指出,要認真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謹慎出臺收縮性、抑制性舉措,爲實現“進”創造有利條件。

而每當從政府到社會、企業的合力出現,產業就會猛進一步,也正是在這樣的進步中,中國纔在產業戰線上收穫了若干個世界第一。

市場會給偉大的企業定義一個公允的價格,而歷史則會記錄那些創造偉大、助推偉大的堅持、汗水和力量。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