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新冠病毒後遺症 心臟衰竭風險大增72%
最新數據:新冠病毒後遺症 心臟衰竭風險大增72%。(示意圖/Shutterstock)
COVID-19大流行至今,病毒株不斷變異,儘管最新的Omicorn變異株被認爲逐漸走向輕症化與流感化,但最新的研究報告警告人們:確診COVID-19的後遺症可能持續長達一年之久,更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深遠傷害。
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報導指出,在疫情大流期初期就已發現,重症感染會破壞患者的心臟血管健康,引起血栓、發炎、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然而這些影響是否會持續到痊癒之後,是科學家們高度注意的議題。
(圖/潮健康提供)
最近一份針對1100萬名美國退伍官兵的研究發現,在一年前確診的退伍士兵身上,一共20種不同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都因爲曾經確診病毒而上升,包括心臟病、心律不整、中風、暫時性腦缺血、心臟衰竭、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肺栓塞、深靜脈血栓等等。
研究指出,感染COVID-19的退伍士兵,在12個月後面臨心臟衰竭的風險高出72%。而症狀嚴重程度也與初確診時的感染症狀程度呈正相關。不過,這項統計蒐集的時間從2020年3月開始至2021年1月,其中大多數人尚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後疫情時代 病毒威脅心血管恐不遜吸菸、肥胖
「如果有人宣稱COVID-19只是和流感病毒一樣,那這份報告會是現今最有力的證據,可以證實並非如此!」斯克裡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心臟病學專家Eric Topol認爲,研究結果令人震驚,而且感染病毒帶來的後遺症程度,比醫學界先前的認知更糟糕,也會增加公衛系統的長期負擔。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心臟病學專家Ziyad Al-Aly表示,後疫情時代,COVID-19將躍升爲促使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之一,威脅性比吸菸、肥胖毫不遜色。
不過,該份研究屬於回顧性質,仍須進行前瞻性的研究來計算確診COVID-19病毒對心血管的準確風險值。
研究團隊承認,目前未能解釋爲何病毒能夠造成確診者身體的長期傷害,但初步推斷,心血管疾病也是確診後長期影響(Long Covid)的一系列症狀之一,其他影響還包括造成患者腦霧、疲勞、虛弱、嗅覺喪失等等。
(圖/潮健康提供)
●病毒傷害心血管「一視同仁」 與內皮細胞損傷有關
「類似的狀況可能發生在大腦或其他器官,這也證明COVID-19病毒對心臟、血管能夠造成長時間的損傷,被許多人討論的腦霧也是這種症狀。」Ziyad如此強調,COVID-19增加心血管風險的現象可謂「一視同仁」,無論是老年人或年輕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肥胖者或非肥胖者、吸菸者或從不吸菸,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既然已經從感染中痊癒,爲何病毒還會造成心臟與血管傷害?Al-Aly認爲,可能性之一是心臟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到損傷、發炎。其他包括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組織,或是促使細胞激素(cytokines)的水平上升,導致心肌細胞纖維化,或是在免疫系統未能觸及的部位持續感染。但這些都仍只在假說階段,需要進一步實驗證明。
除此之外,該研究也有相關限制,因退伍官兵多屬於白人、男性以及老年人口,在3組調查對象中有90%是男性,其中兩組白人的比例高達71%與76%,而數集蒐集對象平均年齡約在60歲出頭。因此,性別、種族差異等變項是否也會呈現相同結果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