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核催生!國家出手了,多項措施保障出臺後,你敢生了嗎?

可以說,生育率持續走低,已經成爲了我國社會當今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而爲了鼓勵生育,國家進而推出了一系列保育措施,都旨在降低居民的生育負擔,以緩解日益嚴重的新生兒減少現象。

那在一系列堪稱“硬核”的生育補助措施下,在未來我國的居民生育率能否有所好轉呢?國家出臺了哪些生育補助措施?實施後真的能改變居民的生育意願嗎?

若干措施

根據今年十月份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於居民不願生的情況,真的感到十分焦急。

新政策的一大特點,就是擴大了醫保中生育保險的涵蓋範圍。在政策落地之前,醫保生育險的涵蓋範圍有限,往往只有當地戶口且參加了工作,繳納醫保一定時限後,才能通過醫保報銷生育產生的醫療費用。

而在我國南部地區,有着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並不能在當地享受生育醫保的服務。如果要想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生育,必然需要承擔大量的資金,對於打工人來說這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而如果要回戶籍所在地的故鄉分娩,則有可能失去許多的工作機會,造成居民收入的下降。不論哪種,都是對外來務工人員的一種額外負擔。

而針對這點,新的政策擴大了醫療保險中生育險的涵蓋範圍,新政策規定之下,暫時沒有工作歸屬單位的靈活就業人員以及外來務工的非本市戶口人員,都能在自己的所在地享受生育保險的服務。換句話說,這些人如果想要生子,其揹負的壓力將會更小了。

作爲我國社會的一個特徵,我國在以深圳爲代表的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有着大量的遷入人口。而通過將他們涵蓋進生育保險的涵蓋範圍內,無疑會讓他們的生育壓力更爲輕鬆。

除了醫療保險上的範圍擴大外,爲了能讓勞動人員更加輕鬆的生育,國家還對各地的產假提出了更爲嚴格的要求。新的政策要求下,企業需要給予員工充足的產假保障,並使得女性員工在生產期的收入能有所保障。

人並非動物,嬰兒出生不僅需要十月懷胎,分娩後不僅母親需要一段休息時間,嬰兒更是需要母親寸步不離的照顧。這些都需要時間,如果企業不能夠給母親充足的假期讓她們去照顧孩子,自然會對生產造成極大的壓力。

而對於產假制度的保障,能讓更多的勞動者在生產之餘,可以沒有工作的後顧之憂。而照顧新生兒所需要的開銷,對於大部分居民來說也是一筆意料之外的支出,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增加一個家庭的開銷。

而爲了給家庭減負,新政策還特別指出了對新生兒家庭採取稅務減免等諸多優惠政策。而且由於生育有着諸多不確定性,哪怕是在現代醫學下,依舊有着大量伴隨分娩而生的婦科疾病,新生兒的誕生也有可能產生下缺陷兒童。

對很多女性來說,這是一件充滿恐懼的事情。加之我國產前檢查費用不菲,這也使得許多女性生育意願淡薄。

而爲了讓新生兒能夠健康問世,同時減免家庭的產檢壓力,《若干措施》還規定了,在未來將會把更多的產檢項目納入醫保範圍,力求讓產婦能更安心的帶着小寶寶降臨於世。

可以說,《若干措施》中的許多規定,都切實符合當下年輕人不願生育的痛點所在,也足以看出國家對解決生育率問題的決心所在。

國家爲何急於催生?

爲什麼我們的國家會急於讓民衆們生孩子?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的規律來看,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

以世界經濟第一實體美國爲例,美國常住人口3.3億,且依舊有一定的負增長。那爲什麼我國又要對人口數量減少所感到焦慮呢?

自2018年,我國新生兒數量同比去年出現降低以來,一直到今日,新生兒數量走低的趨勢從未停止過。2018年,全國新生兒總數爲1523萬。而到了2023年,我國新生兒總人口數只有902萬。短短五年間,我國就減少了將近600萬的新生人口。

而與之相對的是我國正逐漸走向老齡化社會,2022年和2023年這兩年,死亡人數都大於新生人數。我國人口已經出現了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儘管2024年相關數據的統計還未結束,但是以上半年人口出生數明顯少於2023年的趨勢來看,今年我國的人口還是負增長的一年。

長久以來,我國都是人口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經濟成就,也是因爲我國有着大量的廉價勞動人口。長久以來,我國社會都習慣了高人口紅利下,所取得的經濟快速增長。

儘管我國自2014年以來,就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將密集勞動性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爲以高科技領域爲代表的高精尖行業,然而轉型尚且需要時間。在全面突破西方科技制約前,我國仍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轉型。

而在完成轉型之前,若我國人口出現了銳減,這不僅將對我國曾經的人口紅利型經濟產生打擊,更會嚴重影響我國的轉型速度。畢竟轉型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又來源於人口基數。人口減少了,誕生人才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了。

加之隨着世界局勢的不斷保守化,我國經濟的一大馬車出口,也變得不那麼強而有力。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迫切需要把依靠出口的經濟模式,轉變爲內部消化的內循環經濟。這就需要國內的消費來帶動經濟內循環了,而說到消費,自然也需要有人才能消費。

如果人口數量持續減少,對於建設新的內循環消費模式來說,也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更重要的是,我國人口正逐漸面臨老齡化的現象。當下我國已經開始了逐步落實延遲退休的政策,足以證明老齡化現象的嚴峻了。

而現在的老人尚可依靠正在工作的90後和00後的稅金進行贍養。如果到了未來,依照現在這個人口發展趨勢,90後和00後或許將無退休金可領。

新生人口的誕生,除了彌補消費力的空缺外,更是爲了彌補勞動崗位的空缺,爲國家財政提供更高的稅收。

而新生人口減少的問題,已經逐漸開始蔓延到各行各業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教育行業。2022年來,我國幼兒園在讀兒童數量持續走低,兩年以來更是倒閉了上萬所幼兒園。專家推測,等2022年幼兒園兒童全面畢業後,倒閉的風潮甚至將會蔓延到小學。

可以說,一個國家要想有更爲平穩的經濟增長,充足的新生人口是必不可少的。

年輕人會願意生嗎?

儘管新生人口對於國家而言意義非凡,而政府也確實出臺了大量的政策,來催着年輕人生孩子,但是這些政策,會不會起作用尚不可知。

人爲什麼要生孩子?以我國傳統的看法是爲了傳宗接代,老有所養。以社會學的看法來說是爲了讓自己的社會屬性更爲完整。但是隨着時代的改變加之信息的普及,年輕人的看法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以現代年輕人的眼光來看,傳宗接代完全是強加給自己的責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能夠照顧好自己和父母就已經足夠了,又哪管有沒有香火延續呢?甚至有網友調侃道,家裡又不是有皇位要繼承,爲何要生下孩子呢?

而日益巨大的工作壓力,也是使得年輕人生育興趣不高的重要原因。長久以來,依靠房地產規模的迅速擴張,我國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成果,而代價就是現在工作的90後00後乃至80後,其所要面對的,是已經到達天文數字的房價。

過高的房價則使得居民的工作壓力進一步上升,每天爲了房租、房貸完成工作,加班已經是常態,又哪裡有功夫去操心生孩子的事情呢?

至於企業方面,在當下中國,各行各業內卷嚴重。而要落實產假,則是讓這些公司企業在招聘女員工的時候,就必須要額外考慮其產假帶來的經營成本。

若沒有強力的政策讓企業實行,那麼這些本意是緩解女性生育壓力的政策,反而會迫使職場女性的生育壓力進一步增大。

可以說,國家的政策本意都是好的,但是考慮到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當下社會的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是否能達到催生的目的,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結語

人口問題能否解決,關係到我國未來經濟能否健康發展。但是要讓居民們樂於生育,合適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國家新的生育政策,爲了催生確實是“硬核”,但是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完美地執行,才能讓我國的生育率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