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質量發展先行者 福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網
12月11日,福建省委宣傳部召開福建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一場: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中闖出新路,奮力爭當高質量發展先行者。福建省科技廳、省工信廳負責同志等向與會人員介紹福建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奮力爭當高質量發展先行者的探索實踐與思路舉措。
過去的十年,福建經濟社會騰飛跨越發展,科技事業厚積薄發。全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爭優爭先爭效,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
區域創新實力有新提升
據《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4》顯示,福建省在全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中排名全國第14位,其中全要素生產率、科技活動人力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標分別位居全國第3、第5、第6位。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和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全省R&D經費投入從2014年的36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1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從2014年的1783家增長至2023年的14561家。
深化科技改革有新突破
組建省委科技委,完成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任務。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全面鋪開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推出科技重大項目遴選立項評估機制、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使用、行業領域科技特派員選認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有新進展
強化“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導向,累計實施2萬多項省級科技計劃攻關項目,突破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白羽肉雞育種、九價宮頸癌疫苗等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30多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0項。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有新作爲
福建首個大科學計劃——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落地建設。聚焦優勢學科與地方重點產業鏈融合創新,組織建設8家省創新實驗室。全省建有10家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實現省級以上高新區設區市全覆蓋,在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帶動下,全省7個國家高新區年工業生產產值突破萬億元。
營造創新發展環境有新氣象
加大企業研發正向激勵力度,優化科技計劃項目和經費管理。設立省自然科學聯合基金和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創新聯合資金,彙集資助經費13.8億元,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62.4億元,其中國家傑青項目62項、優青項目115項。深化與80多個國家、地區開展科技交流合作,構建更加開放融通的創新生態。
在工信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體現在以下方面:
科技創新引領 產業結構更優
電子信息實現“芯屏器核”全方位發展,京東方、天馬微等重大項目投資超千億元,率先實現新型顯示技術路線全覆蓋;紡織鞋服產業實現了從“一滴油到一件衣、到一雙鞋”的全產業鏈生產,製鞋業營業收入全國第一;石化行業強鏈補鏈延鏈,落地了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煉化一體化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直接引進了資金、技術、人才,實現了產業創新發展,也使我省躋身全國石化大省行列。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較“十三五”提高9.1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啓動“電動福建”建設,動力電池、新型儲能、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壯大。全球最大2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下線,關鍵核心技術世界領先,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光儲充檢換”建設和運營模式填補國內空白,已建成示範站52座、在建在談近百座,規模全國領先。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一批新增長點也在加快培育。
數實融合發展 產業新動能更強
全省工業數字化總體水平和關鍵評價指標居全國前列。福州、廈門、泉州、龍巖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數量全國最多。打造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21個、5G工廠31個,爲製造業插上了“數字的翅膀”。發佈近百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製造、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10多個行業。寧德時代、京東方、九牧等企業入選世界燈塔工廠、全球綠色黑燈工廠,成爲中國智能製造的樣板。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產業質效更好
培育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7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3500家,成爲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組織實施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產業化項目296個,手撕鋼、筆尖鋼、光刻膠、電子特氣、宮頸癌疫苗、高純金屬靶材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廈鎢全球首發光伏切割用鎢絲、稀土光電晶體等材料實現進口替代;九牧王賽事禮服現身奧運、安踏輕質跑鞋遨遊太空。一批新材料新產品領跑全球,己內酰胺、不鏽鋼、鎢鉬等產量世界第一,動力電池、顯示器、珠光材料等一批產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綠色集約發展 產業底色更亮
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爲企業拓寬創新集聚了空間載體。全省超千億產業集羣20個,寧德動力電池、泉州現代體育產品集羣列入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不鏽鋼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石化等一批集羣國內領先。
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志忠表示,全省科技系統將圍繞“抓源頭、強主體、優平臺、活機制、聚人才”,真抓實幹、善作善成、久久爲功。
一要在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上奮勇爭先。將緊扣先進製造業強省、交通強省、海洋強省、質量強省等重要戰略,聚焦“數字福建”“海上福建”“電動福建”等重點產業領域,實施工業科技創新行動和科技重大攻關行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力爭在集成電路、石油化工、先進製造、先進材料、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加大高質量科技供給。建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系統佈局和統籌管理機制,爭創一批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優化省創新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推動其成爲福建產業技術攻關的組織者、引領者、實施者。
二要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上奮勇爭先。將緊扣企業這個科技創新主體,加快構建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實施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工程、高新技術企業“增量提質”計劃,開展規上製造業企業研發“全覆蓋兩提升”行動,深入推行“揭榜掛帥”“賽馬”等新模式,打造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攻關機制。優化企業研發投入獎補機制,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科技金融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
三要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奮勇爭先。將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行動,堅持以“用”爲導向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省創新研究院管理機制創新。組織實施中試創新服務平臺體系建設行動,完善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和轉化盡職免責等機制,促進科技成果高質孵化、高效轉化。
四要在培育引進創新人才上奮勇爭先。將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推動科技人才評價綜合改革試點,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精準實施“八閩英才”和省引才引智計劃,制定青年科技人才育成支持辦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擔大任”“挑大樑”。深化實施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全產業鏈佈局科技特派員運行機制,堅持高位嫁接、人才下沉、精準服務,推動科技特派員爲基層一線服務、爲產業發展服務。
五要在改革創新示範上奮勇爭先。將在省委科技委領導下,堅持“四個面向”,落實“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要求,強化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統籌。完善重大科技問題和任務凝練機制,推進數字賦能科技治理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福建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翁玉耀介紹,將繼續通過科技創新創造新動能新優勢,通過產業創新催生新需求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是突出“優產業”。推動產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化鏈條化發展、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石油化工產業一體化精細化發展、紡織鞋服產業品牌化高附加值發展。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食品加工、冶金建材、工藝美術等產業“老樹發新芽”,形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突出“活機制”。健全政產學研用金相結合機制,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融合。健全與省科技廳的會商機制,合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產業化,實現科技攻關和產業需求“雙向奔赴”;強化廳科技領導小組的組織領導,發揮10多個行業專家小組的作用,加強產業創新謀劃和研究分析。加大產業領軍團隊的引進和培育力度,重點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完善新產品發佈和推廣機制,鼓勵首臺套、首版次、首批次的研製和推廣應用。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把縣域、園區、集羣作爲創新的重要載體一體推進,集聚一批創新企業、創新團隊和高能級創新平臺,促進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創新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貸、技改貸、科技貸作用,擴大省級政府引導基金規模和範圍,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加強資金鍊對產業鏈的支撐。
三是突出“強主體”。健全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讓龍頭企業、骨幹企業、鏈主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高校科研院所在覈心技術攻關中“唱主角”。支持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科研攻關和平臺建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研發項目,在航空航天、光電信息、海上風電等方面,爭取國家產業基礎再造重大專項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和研發能力的鏈主企業、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加快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質效提升。支持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提升工業企業創新機構、創新活動覆蓋面。
四是突出“鍛長板”。集中力量揚優勢,聚焦集成電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儘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強化串珠成鏈、成組連線。加強數字技術賦能,推進數字化場景向製造業全流程、全領域、全週期、全要素、全覆蓋發展。拓展提升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應用場景,打造一批“智慧工匠”“數字助手”,着力解決行業痛點,推動產業模式變革。支持企業開展標準研製,加快光儲充檢換、電動船舶等領域標準供給和應用推廣。持續推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進一步促進先進生產設備應用,提升先進產能比重。持續培育一批能效水效領跑者,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五是突出“搭平臺”。我們將針對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最後一公里”難題,持續推進國家、省、市三級企業技術中心梯次發展,圍繞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集羣,加快佈局建設一批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深化產業鏈協同創新。持續引進高能級創新平臺,在產業優勢領域爭創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出臺製造業中試平臺管理辦法,在新型儲能電池、智能裝備、先進化工材料等領域推動建設一批行業特色鮮明、示範效應好的中試平臺,爲企業提供研發、驗證、檢測、轉化等一站式服務,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從樣品變產品,從產品變產業。
(翁語彤∣中國日報社福建記者站 胡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