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中醫人,學好中醫課

中醫藥學包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新時代的中醫學子要充分認識到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牢記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目標任務,展望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前景,努力做好中醫人,學好中醫課,承擔起新時代中醫人的使命和擔當。

做好中醫人

做好中醫人,是要做有道德的中醫人。中醫人首先要有德,其次纔是有術。中醫人的“德”一方面體現在仁愛衆人、博施濟世,盡職盡責、竭誠敬業;另一方面表現爲愛國向善、正直勇敢,勤學苦研、求真進取。只有堅守住了道德,才能守住醫者本分,不爲名利所惑,不爲權勢所屈,用實際行動詮釋“大醫精誠”的真諦。

做好中醫人,是要做有自信的中醫人。一是做有文化自信的中醫人。做好中醫人首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爲中醫文化自信的基礎,將中醫藥系統思維模式作爲中醫文化自信的關鍵,將中醫藥特色診療優勢作爲中醫文化自信的底氣。二是做有理論自信的中醫人。古賢觀天察地,並應之於人,以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五運六氣、藏象經絡、氣血津液、性味歸經等概念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中醫藥理論體系。中醫學最基本的理論核心之一是“天人合一”,其獨有的思維模式爲“取象比類”。中醫人要在傳承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中醫理論,樹立中醫思維。

做好中醫人,是要做有情懷的中醫人。中醫人的情懷體現在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奮進之路上;彰顯於大醫精誠、救死扶傷的生動實踐中。情懷是中醫人的格局,是處世的價值,更是賡續不斷的使命、責任。新時代的中醫人要無愧時代、不負韶華,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以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爲己任,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胸懷家國,造福人民。

學好中醫課

學好中醫課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爲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醫典籍卷帙浩繁,中醫流派不勝枚舉,中醫理論更是燦若星辰,養成精讀、勤寫、熟背、深思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才能將中醫學的醫理學懂、學理弄通。

學好中醫課必須有持之以恆的決心。中醫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其知識體系龐大且複雜。只有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和實踐,才能逐步掌握中醫的基本理論、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因此,‌中醫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通過大量經典背誦和不懈臨牀實踐加以貫穿。有持之以恆的決心和毅力,方能習得真理、悟透真經,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守護健康、造福人民。

學好中醫課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醫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驗證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要堅持和提倡早臨牀、多臨牀、反覆臨牀的教學模式,通過臨牀實踐來檢驗理論學習的效果。實踐對學好中醫的最大促進作用在於,讓學生將從中醫典籍和課堂中學來的理論知識用於指導臨牀實踐,使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經驗,加深對理論的認識理解,從而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當代青年所處的時代正是最好的時代,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接近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時代新徵程上,中醫學子更要不斷夯實價值的底盤、不斷鑄牢精神的基座,走好新時代中醫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之路。■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3版,作者:李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