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英文力隱憂

由於北一女國文教師指責一○八課綱刪減文言文的篇幅,意外引發禮義廉恥威權與民主的論戰。之前,臺大電資學院院長針對該課綱,造成大一新生數理能力下降表示擔憂,亦隨即有某教育團體出面表示,中學數理僅調整必選修學分數,未減少總學分數,應考慮的是疫情與遠距教學的影響。然而,筆者認爲該課綱也弱化了學生的英文能力。

筆者今年所教新生的英文程度普遍不佳,甚至有不到國中生應該有的程度,原以爲是個案班級,但在與校內同仁及校外同僚言談後發現,本屆學生英文程度不佳是一普遍現象。問題是,我國從小學開始教授英語已行之多年,學生的英語程度理應有一定的水準,事實卻不然。

首先,高教英文出問題來自於基礎教育的鬆動,最終反映在職場能力上。但李遠哲時代的教改方針,至今仍影響着臺灣的教育政策,所以應該檢討當時教改錯誤的方向,例如在國小提供多種母語選修、提倡建構式數學、職校設立普通科及廣設大學等皆爲人詬病,如今問題一一浮現。

其次,現在除了升大學沒有壓力外,中小學的課業和補習壓力不減反增,成績卻不見提升,因爲中小學受教者趨於兩極化,從私立雙語學校日增即可知道答案。教改標榜的快樂學習,在幼稚園及國小低年級是可行的,但隨着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增加,其時間及專注程度亦須增加。唯有在解出一道難題,或激發出新的思維時,快樂纔會伴隨滿足感而生,所以「快樂學習」是一假議題。

再者,現行的多元入學,原本是希望不要埋沒在某一領域有專才的學生,並讓學生有再次選擇、多元學習的機會,現在卻成爲某些有心者進入名校的方法,更嚴重的是讓無任何相關知識基礎的高中生,可以進入科技大學院系就讀。

例如,筆者服務的學校屬於高教的中上段,近年來,深感學生英語程度每況愈下。問學生爲何要念英語系?主要理由是:應家長要求、想重新學習、被分發來的、可能好就業…等理由,不一而足,使得上課的困難度倍增。

日前筆者與北部幾所學校的教師討論跨校合作事宜,發現大家的共識是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待加強,並有部分教師表示,寧願接行政職也不願教課。甚至有位教師表示,由於學生程度的關係,使得該系無法再接需要使用英文的產學合作案,直接影響的是該校與產業連結的關係。

教育是百年大計,國之根本。政府計劃二○三○年實施雙語國家政策,以提升國家競爭力,與世界無縫接軌;但當大學生的能力與學歷不符,現在的雙語政策結果恐淪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讀聖賢書不一定能培養出高尚的品格,但英文基礎不紮實,成果絕對不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