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億來了,該怎麼理解?

又有風吹草動,爲防失聯,煩請各位同步關注一下我的備用小號“飛箭財經”↓

作者:餘飛

關於昨天的化債舉措,全網都在解讀。本號這篇文章不做長篇大論,只簡單的解釋一下。

6萬億+4萬億+2萬億=12萬億。

第一,該怎麼理解這對組合。

6萬億是增量,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一次性報批,分三年實施。

4萬億是騰挪,是從原本就有的每年額度債務增量中拿出8000億元,連續五年合計4萬億,用於化債。

2萬億是延期,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也即這2萬億,到期後不用着急償還,仍按照原合同延期償還。

第二,目的是化債,與刺激無關。

看到一些房產自媒體嗨翻了天,不得不強調一下。儘管化債是利好,但和刺激無關。

無論是增量6萬億,還是騰挪的4萬億,還是延期的2萬億,都是用於化債,也即化解地方隱性債務。

化債的本質是債務置換,也即將隱性債務置換成法定的顯性債務。

這裡要解釋一下政府債務,包括國債、地方債(法定的)、地方隱性債(表外)。

地方隱性債的主體是城投,所以也稱爲城投債,但其背後的兜底者和背書者則是地方政府。

城投債發端於2009年。在2009年之前,地方城市是沒法借債融資,不能單獨發行債券,也不能直接向銀行借錢。

但在當時的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地方城市經濟發展受困,需要宏觀貨幣政策寬鬆,舉債來發展。

這種背景下,中央鬆了口子。支持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融資平臺(城投企業),然後以融資平臺的名義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

也即地方城市成立一個城投公司,由政府背書,以公司名義發債借貸。

口子一鬆,地方城投公司在中國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到2022年年底全國有3000多家城投公司。

官方昨天公佈的最新數據是,全國地方隱性債務14.3萬億,通過這次化債後,到2028年將降至2.3萬億。

看似隱性債減少了,但債務如果不償還不會憑空消失。這消失的10萬億隱性債,都將轉入表內,轉成了法定的地方債。

這麼操作的好處在於,一方面減少利息成本(隱性債利息高於顯性債),另一方面,通過債務置換,延期了償還時間。

第三,對經濟影響如何?

化債,雖然是債務置換,也即變更了債務性質。理論上,這筆錢只是從地方政府手中過渡一下,讓你借一筆低利息的顯性債務去償還高利息的隱性債。

地方政府手中,好像依舊沒有錢剩下。

但化債最大的好處在於,讓地方暫時忘記要還債的煩惱,讓煩惱延後。

如此一來,地方政府可以放開手腳發展經濟。

原本的財政收入,就可以不着急去還債,可以用於給公務員發工資,用於產業投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還有用於償還一些企業的欠款。華夏幸福的過去兩週的走勢,就是最好的說明。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羣,加微信:593594349(備註來意,否則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