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萬年前滅絕物種再現! 「白喉秧雞」原地重新復活

白喉秧雞在13.6萬年前滅絕後又重新「復活」。(圖/翻攝自維基/Charles J Sharp)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地球上目前約有40種不會飛的鳥類,除了企鵝鴕鳥鷸鴕(奇異鳥)廣爲人知之外,科學家又發現1種同樣不會飛、且在13.6萬年前就已滅絕的「白喉秧雞」(Dryolimnas cuvieri),牠竟然又在印度洋的一座小島上重新被發現。這項最新的研究發佈在《林奈學動物學期刊》(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綜合外媒報導,白喉秧雞過去曾生活在阿爾達布拉環礁(Aldabra,又稱阿爾達布拉羣島),是印度洋塞席爾羣島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的珊瑚環礁。由於該島上沒有白喉秧雞的天敵,漸漸地白喉秧雞就喪失了飛行能力,然而在13.6萬年前海平面上升,島上所有的動植物包括不會飛的白喉秧雞也跟着滅絕了。

▲科學家又發現1種不會飛的鳥類「白喉秧雞」。(圖/翻攝自百科全書

研究人員指出,約在10萬年前,當阿爾達布拉環礁再次受到板塊運動影響,重新浮出了海平面後,在13.6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白喉秧雞竟然又出現。爲了確定牠們是否與當年的「白喉秧雞」相同,英國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進行滅絕前後的化石比對,發現白喉秧雞的翼骨腳踝骨,都朝着不會飛的型態演變,確定是白喉秧雞「復活」了。

研究人員稱此情形爲「迭代進化」(Iterative Evolution),意思是一個物種在不同時間點、同一地點上,會因爲一樣的基因演化成同一種身體構造,而這也是研究人員在鳥類中發現的「最重要」例子之一。朴茨茅斯大學教授馬蒂爾(David Martill)表示,阿爾達布拉羣島就是因爲陸地上沒有食者,也沒有競爭哺乳動物,白喉秧雞才能每次都能進化出不會飛行的狀態

據瞭解,白喉秧雞在數萬年間已經滅絕過3次,每當白喉秧雞在馬達加斯加過剩時,就會被迫從東非沿海島嶼遷徙,有些在渡印度洋時淹死,有些則是在新的地方被掠食者捕食,只有少數幸運的留在阿爾達布拉等島嶼上。只要海平面一上升,白喉秧雞就會滅絕一次,然後又重新「復活」、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