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support/民以食爲天的另類食物供應鏈
圖、文/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17support編按:食安問題在臺灣已見怪不怪,可是我們都必須看到一件事情;現代工商業社會往大型化發展,一個大的供應廠可以供應全臺灣許多工業產品、食物原料,這種層層傳遞的關係,當店家以看不到源頭乾不乾淨、加工過程有沒有污染爲藉口時,必須反向思考一下,速度、量產、效率…我們是否真的需要?這時候或許可以發現小企業有小企業的可愛。這回,福山農莊創辦人就要來分享身爲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改變做法與飲食方式,才能徹底解決食安這件事!
分享人:福山農莊創辦人/楊政宏(John)
現在最熱門討論是食安問題,不過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沒多久就來一次,是不是我們臺灣人太健忘?所以古人常說的「民以食爲天」一定有它的由來,以民以食爲天爲信念的話,或許食安問題就不會這麼嚴重了。其實食安並非臺灣的專利,每個國家都有這類問題,重要的是,我們從這些食安問題中得到了多少教訓,甚至檢討、改善,不過這個情況在臺灣好像微弱了些。
▲右爲福山農莊創辦人楊政宏。(圖/福山農莊提供)教富計劃,不談募款,用自己的脫貧
10年前,我從自己的公司退休下來,有一次爬山時,迷了路,才認識了福山國小的黃校長(相關文章可見:烏來福山村,留給下一代的《天堂》),她那時候在種田,就是因爲誤入歧途,開始當志工到今年的八月,整整10年了,也因此有了福山農莊。福山農莊一直致力於「教富計劃」;鼓勵每個人利用自食其力的方法脫貧,不要談募款,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才能真正脫離貧窮。
第一,福山在實現對社會「食安」影響力爲最主要訴求。我們希望透過對社會消費羣的行銷能力,發展「另類食物供應鏈」;按照現代的食物供應鏈,食安問題根本無法解決,因爲大家都要把利潤最大化,量要做到最大、成本要壓到最低,食安的癥結點就在這裡,不是嗎?那甚麼是「另類的食物供應鏈」?有機農業就是其中一個、農夫市集、CSA社區支持型農業…等,或是蔬菜宅配也都歸類在另類的、類似的供應鏈。
第二,教富計劃除了另類的食物供應鏈達成外,在生態環境上也希望能提高臺灣農民的收入。依現在農民收入來看,臺灣的農業一定沒有錢途,因爲新農不會再投入,假如我們讓收入高一點,新農投入的相對性也會提高,纔不容易有斷層。
最後,農業不再只是農產品生產過程的一環,福山要做的是,「從生產到消費」如何創新它的價值,也就是配銷、糧食自給率、以及整合的工作。臺灣農業沒有人在做整合,因爲整合的工作,吃力不討好,所以我生產多少,能賣就賣,不能賣的就賣給政府,例如稻米,不管米的品質是黑是白,統一價格收購,這樣還會有人認真種好的米嗎?▲圖/福山農莊提供我一退休,認識黃校長後就成立福山農莊,在經營過程中,主要根據營業額多少,抽一個百分比出來做爲推動教富教育計劃,做了之後我們發現,這樣的組織無法長久,所以又成立CSA協會,一個專門推動社區支持型的農業組織。而福山的投資是沒有股息及紅利,再來盈餘分配部分,20%員工獎勵、40%分派給公益團體,剩餘部分再投資公司。這個組織,不敢稱自己是社會企業,因爲我們離社會企業,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我們爲什麼要做這些?拿雜糧自給率來看,2000年至2008年,這八年下降了-40%,臺灣還有幾個八年可以這樣?再來,臺灣的農藥使用量或化學肥料都是世界平均的10倍以上,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而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還要想到我們的子孫;臺灣每年有193萬噸的有毒物質流入鄰近的海域,生物都毒光了,那我們的子孫要吃什麼?農業在這麼糟糕的情況下,是沒有新的農夫願意投入,那表示每個人的廚房就快歇業了。
身爲消費者,你能做什麼?
IFOAM是全球有機運動聯盟,也是聯合國唯一有機農業的執行機構,世界上所有國家,在訂定有機法規都是依據IFOAM的精神來制定,而IFOAM給全球的消費者建議是:你要買到乾淨的東西很簡單,『認識你的農夫、暸解你的農場』,食安問題就能減半; 『認識你的食物、暸解它的過程』,你就吃不到這些有毒的東西;再來,『認識你的政府、暸解他的能力』,你會慢慢開始關注品質,而不再只是所謂的標籤;並且『深究你的食物、追蹤它的由來』,當知道黃豆、小麥是船艙運送過來,你可以去聞聞看船艙的味道,那些東西送給狗吃可能都不要,那我們怎麼吞得下去?這些都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
但如果我們持續仰賴進口,風險就很大,因爲根本沒辦法認識你的農夫、瞭解你的農產,所以福山一直在做農產品整合的工作,透過支持在地農產,解決糧食、食安問題。▲圖/福山農莊提供這是與福山合作菊花農的油菊花,爲什麼我們請農友種菊花?因爲消基會檢驗臺灣市售的菊花,都送你兩樣東西:重金屬跟殘留農藥過量。現在菊花農在去年已取得成功大學有機的驗證,甚至從原本的60公斤放大5倍到300公斤,完全進入到訂單生產,現在已經開始種草藥,枸杞、紅棗、當歸、丹蔘…,我們不要連吃都被人綁架,否則臺灣太悲哀了。▲圖說:溫光亮牧師與其黃豆田(圖/福山農莊提供)另一個是部落裡的牧師—溫光亮,他專門在做部落農業的產業再造,包括苦茶籽、當歸、中草藥…他們都有種。從剛開始的個人到侖山部落、奇美等5個部落都有合作,接下來將往花蓮、臺東去,凡是原住民都是他協助的對象。
協助農家需要的資源,傳承,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福山與其他組織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支持農家申請歐盟或國際有機驗證、也協助法律權益,假如他有這個需要的話。「爲什麼不是臺灣有機認證?」不是我們不愛國,只是臺灣太小,要讓世界承認與看見,臺灣人要更努力才行。解決認證後,還要懂得傳承,所以福山常安排農家子女出國留學、農場見習,這些合作的農友們都有第二代,但有多少子女願意接棒?如果讓他們看得更多、更廣,也許認識越深,越能體會與土地情感的傳承吧!
此外,爲避免角色錯亂,我們常利用媒體去報導這些合作農友,當你上網查找福山農莊資料時,你會發現少之又少,我們認爲,受助者讓他上臺面纔有效果,而不是這些輔助角色,把自己份內事做好比較重要。
臺灣人的手應該握自己的稻子,吃自己稻子加工出來的食品
糧食自給背後的一連串事情都是前因後果、息息相關。要提升臺灣米使用率,我們開始想,「有沒有可能讓米取代小麥?」,饅頭失敗了,換麪條,真的被我們研發出了「米爺爺麪條」,最棒的是,米麪條要比現在小麥麪條更營養、好吃。米麪條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還是耕種,福山希望能跟臺灣農友長久合作,更希望他們種稻子有更好收入,孩子也才更願意回到農村,傳承父母衣鉢。▲圖/福山農莊提供而米麪條的供應鏈,有許多特別之處:臺灣生活多樣性,所以米麪條中添加了很多像薑黃、薏仁…等食材呈現多樣性;另外,我們在原物料上一定用友善環境的方式;還有,福山也做出口外銷,對國外而言,碳足跡、水足跡是非常計較,所以米麪條也必須有這類標籤,而我們的碳足跡、水足跡、及生態足跡都比當地歐洲生產的還高。當然,在外銷能賺到利潤,但最終仍期待落實食物正義,希望米麪條在臺灣市場上讓臺灣人共襄盛舉,同時讓糧食自給率慢慢上升。
當農友傳承技術,身爲消費者也必須傳承新的飲食方式,才能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的孩子手中握着自己的稻子,吃我們自己的稻子加工出來的美食,消費者自覺了,「食安」也纔有可能在我們手中解決。最後,請時常問問自己:「我們要留下什麼給後代?」,我們生長在臺灣這麼漂亮的地方,但想想看,地盤下陷、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這麼多環境問題,我們到底留下甚麼給未來的孩子們,這些問題有一半以上都是互相關連,所以,農業對臺灣的未來是最重要的,因爲「民以食爲天」。本文由17support 社會企業一起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