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人民網北京2月25日電 (韋衍行)2月25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20個項目從3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終評,它們是:

貴州貴安新區招果遺址

浙江寧波餘姚井頭山遺址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

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

河南淮陽時莊遺址

湖北黃陂台山郭元咀遺址

山西垣曲白鵝墓地

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

河南伊川徐陽墓地

陝西秦咸陽城遺址

陝西寶雞陳倉下站秦漢祭祀遺址

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

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

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

內蒙古武川壩頂北魏祭天遺址

青海都蘭熱水墓羣2018血渭一號墓

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安徽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

吉林圖們磨盤山城遺址

(以時代早晚爲序)

今年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啓動。候選項目爲各發掘資質單位主動申報的參評項目31項。評選活動辦公室共發出選票224張,收到有效選票215張,通過投票產生排名前20的項目進入終評。

2020年重要考古發現衆多,得票第一的項目獲得196票,位列前10的項目得票數均在150票以上,說明專家們對重要考古發現的學術意義取得比較統一的認識。

“考古中國”項目啓動以來,每年都有重大成果公佈,已經成爲中國考古學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此次入圍終評項目中,浙江寧波餘姚井頭山遺址、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河南淮陽時莊遺址、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青海都蘭熱水墓羣2018血渭一號墓、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等7個項目均爲“考古中國”重要成果。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指導思想下,依託田野考古實踐和考古出土各類實物資料講述何以中國、何爲中國,爲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提供科學的學術支撐。

同時,從地域分佈、年代分佈等不同角度來看,此次入圍初評的20個項目還呈現出以下特點

——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入圍項目數量較往年有所上升,與向來成果豐碩的史前考古齊頭並進,佔據入圍項目的前兩位。入圍終評的20個項目中,史前考古6項、夏商周考古4項、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6項、唐宋元明考古4項。

——從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入圍項目分佈省份廣且地域分佈比較均勻。入圍終評的20項考古發現來自15個省份,其中陝西與河南均有3項入圍,山西省有2項入圍,新疆與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各有1項入圍。

——隨着中國考古學不斷向縱深拓展,遺址格局的逐步清晰、歷史文化內涵的日益豐富也同樣反映在入圍項目中。從人類居住遺址的表現方式上來看,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是中國沿海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作爲史前海洋適應性遺存,保存了豐富的有機質遺物和多樣性的取食經濟內容;除了傳統的居址、墓葬外,陝西寶雞陳倉下站秦漢祭祀遺址和內蒙古武川壩頂北魏祭天遺址拓展了遺蹟類型,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的入選不僅是歷史見證、也是闡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資料。

——在此次入圍的項目中,主動發掘項目佔大多數。6個史前考古項目、2 個祭祀遺址以及湖北黃陂魯台山郭元咀遺址、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等多個項目均爲主動性發掘。這充分反映了中國考古學課題性越來越強、多學科合作更加緊密、學術目標愈加明確等主要發展特點。

——基建考古任務依然繁重。本次入圍的西藏札達桑達隆果墓地、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安徽長豐埠裡宋代家族墓地等均爲配合基本建設開展工作的重要考古發現。儘管壓力大任務重,但基本建設考古發掘同樣需要確立明確的學術目標,強調樹立課題意識、學術意識和保護意識,以學術導向來引導基建考古工作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