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諾貝爾獎全紀錄 12月3屆得主齊聚

瑞典遺傳生物學家帕博獨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美聯社)

前言:2022諾貝爾獎日前全數揭曉。值此大疫未歇、俄烏戰爭膠着之際,諾獎貼合時代,給予人們更多省思。《翻爆》特以專刊,一次性完整呈現六大獎項: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各獲獎人、團體改變世界的不凡成就。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諾獎已連續2年取消實體頒獎儀式,因此今年12月10日登場的典禮,3屆得主將齊聚一堂。

67歲的瑞典遺傳生物學家帕博(Svante Paabo)獨獲今年諾貝爾醫學獎,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巧合的是,40年前帕博的父親也拿過同一獎項。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文雄說,帕博是第一位有系統地研究古人類基因的學者,主要貢獻在於萃取並純化古人類基因,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研究技巧,更是諾貝爾醫學獎首度頒發給演化遺傳者,對基礎研究者是很大鼓勵。每個人都應該對遺傳學有基本認識,纔不會引起種族歧視等問題。

諾貝爾官網指出,帕博開創了全新的科學類別「古基因組學」(paleogenomics),藉由發現人類與已滅絕基因的遺傳差異,爲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基礎。他對人類近親尼安德塔人進行基因定序,還透過小指骨基因組,發現前所未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Denisova)。

更重要的,是帕博還發現約7萬年前,現代智人遷出非洲後,與這些已滅絕的古人類發生基因交流,這種趨勢與今日人類的生理有關,例如影響現代人類的免疫系統如何對感染產生反應。帕博在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擔任兼職教授,曾率研究團隊在2020年9月30日發表研究,指新冠肺炎是否會演變爲重症,可能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有關。

陽明交通大學生科系兼任教授周成功說,帕博分析3200位英國染疫住院病人,與80萬人的對照組相比,他們的3號染色體有較高比例帶有來自尼安德塔人基因訊息,顯示這個基因片段讓他們比較容易被感染新冠。

帕博1955年4月20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他於1986年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通過博士論文口試,並先後在瑞士蘇黎世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1990年,他成爲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1997年,帕博出任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帕博是瑞典生物化學家伯格斯特龍(Sune Karl Bergstrom)的私生子,1982年,其父對前列腺素的研究,與另兩名學者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帕博是由母親獨力扶養長大,因此從母姓。他表示,父親每週只會來家裡一次,父親的正牌老婆完全不知道有這件事。母親於2005年去世,「直到那時候同父異母的哥哥才知道我的存在,幸運的是,我們相處得很好。」

在2014年自傳《尼安德塔人:尋找失落的基因組》中,帕博還坦承自己是雙性戀,而他原先一直以爲自己是同性戀,卻愛上了充滿「男子氣概」的靈長類學科學家維吉蘭(Linda Vigilant),兩人最後結婚,育有1子1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