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統計揭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

圖片來源: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圖一、中國知識產權局局長副胡文輝(圖中)日前舉辦2023年知識產權工作新聞發佈會。

2023年中國主要知識產權申請概況

專利

在專利申請方面,2023年中國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實用新型專利209萬件、外觀設計專利63.8萬件。專利複審結案6.5萬件,無效宣告結案0.77萬件。去年中國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7.4萬件、中國申請人提交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1814件。截至2023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爲499.1萬件,不含港澳臺的發明專利有效量爲401.5萬件;中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1.8件。

從專利申請區域觀察,重點地區創新龍頭的帶動作用顯著。截至2023年底,中國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分別爲130.8萬件、70.3萬件和67.2萬件,合計佔中國總量超過六成(65.6%),分別比2022年成長21.1%、21.0%和23.2%,成長率都超過20%。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集羣,北京集羣和上海—蘇州集羣,佔據了全球科技集羣排名前五中的三席。科技創新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中國國家重大戰略,成爲推動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

商標

2023年中國註冊商標438.3萬件、完成商標異議案件審查15.3萬件、完成各類商標評審案件審理37.3萬件,收到中國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6196件。截至2023年底,中國有效商標註冊量爲4614.6萬件。目前中國佈局3900多個商標品牌指導站,一年服務企業超過40萬次。2023年全國商標質押融資額達人民幣(下同)1769.1億元,成長達63.5%。

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申請主要特點

胡文輝指出,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首先是中國知識產權擁有量不斷增加。截至2023年底,中國(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爲401.5萬件,比去年成長22.4%,發明專利有效量首次超過400萬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6.5萬件,佔41.5%,較上年提高1.1%。中國註冊商標有效量爲4404.7萬件,比去年成長8.4%。

中國專利制度實施已近40年,一開始發明專利有效量破100萬件,花了31年時間才達成,第二個和第三個100萬件分別用了4年和2年左右,而突破第四個100萬件僅用時一年半。在400多萬件有效發明專利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所佔比重達到四成以上。

其次,截至2023年底,中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42.7萬家,較上年增加7.2萬家。中國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90.9萬件,佔比增至71.2%,首次超過七成,顯示中國的企業創新活動仍保持活躍。

胡文輝認爲,創新型企業加快塑造中國發展。中國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佔比重超過七成,是推動創新創造的主要力量。進一步來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擁有213.4萬件有效發明專利,比2022年成長24.2%,佔中國企業總量近四分之三,達到73.4%。

第三大特點是數位經濟領域創新強勁。按照WIPO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 2023年中國有效發明專利增速前三的技術領域分別爲「資訊技術管理方法」、「電腦技術」和「基礎通訊程式」,分別比去年成長59.4%、39.3%和30.8%,遠高於中國平均成長水準,顯示數位技術領域在中國維持較高的創新熱度。

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面,2023年中國全年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爲8539.9億元,比去年成長75.4%,質押登記項目4.2萬筆,比去年成長49.2%。質押金額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貸款,共有2.6萬家中小微企業受惠,比去年成長44%,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成爲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最後是海外申請部分,2023年中國申請人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申請、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均穩居世界前列。其中,PCT專利申請量與2022年持平,馬德里商標註冊申請量則比2022年成長6.3%。申請PCT國際專利的中國企業,和申請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的企業表現出高度一致性,中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更加註重知識產權的全面佈局。

2025年發展目標

根據中國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要將中國建設爲知識產權強國,目標在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中國GDP比重達到13%、版權產業增加值佔GDP 7.5%,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總額達到35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進一步凸顯知識產權在市場上價值、大幅提升品牌競爭力。未來中國也將持續知識產權智慧化建設工程,完善與經濟、科技、金融、法律融合的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並利用新技術建設智慧化管理系統,優化專利和商標審查流程。

資料來源: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更多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50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