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綠金委年會發布25項成果,我國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市場均已位居全球第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北京報道

近些年,我國綠色金融迅速發展,如何推廣綠色金融理念、研究綠色金融政策、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等成爲市場的熱議話題。

9月21日,2024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年會(以下簡稱“綠金委年會”)在北京通州國際財富中心舉辦。與會代表圍繞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區域綠色金融改革、可持續信息披露、綠色普惠融合發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風險、轉型金融、女性可持續發展等熱點議題深入討論。

隨着我國綠色金融的發展不斷加速擴容,今年的綠金委年會發布25項成果,成果數量達歷史之最。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年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市場均已位居全球第一,得到這些金融工具支持的我國新能源、電動車、電池產業已佔全球最大市場份額,我國的污水和固廢處理能力也居全球前列。展望下一年度,綠金委將從支持國家級轉型金融標準的編制工作、支持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加快可持續信息披露、支持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等七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

近年來,綠金委聚焦可持續信息披露、轉型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風險管理和金融支持女性可持續發展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宣讀了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給綠金委年會的致辭。陸磊表示,綠金委自成立以來在推廣綠色金融理念、研究綠色金融政策、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成效顯著。他指出,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在政策引導、標準制定、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匯聚綠金委等機構和平臺的重要力量,着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二是推動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可持續信息披露水平,三是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激勵機制,四是加大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的力度,五是繼續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中國工商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姚明德表示,綠色低碳發展需要有與之適配的綠色金融體系作支撐。我國作爲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引領者、開拓者,已初步構建起多層次、多元化的綠色金融體系,商業銀行在其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姚明德認爲,繼續推動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好綠色金融在實踐中的新趨勢、新特徵,一是綠色金融對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大,二是綠色金融的“科技含量”持續提高,三是綠色金融的創新引領持續加強。

國際碳中和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強調了能源轉型對於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是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他指出,綠色低碳轉型和數字技術、AI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影響未來全局的兩大重點。其中,金融領域在支持高科技領域和製造裝備設備領域的投入發揮着關鍵作用。他建議將碳視爲資源而非負擔,通過金融領域的支持,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碳轉化爲資產並提倡發展有效的碳市場,將碳減排和提高能效的成本部分轉移到資本市場,利用“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機制,推動碳資源的國際化交易。

馬駿表示,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個有效支持“純綠”或“接近純綠”經濟活動的綠色金融體系,爲促進我國綠色產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我國對綠色金融的激勵機制也在國際上成爲良好實踐的樣板。我國還倡議和發起了一系列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機制,包括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工作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CASI)等,這些機制在形成可持續金融全球共識、提高綠色金融標準的兼容性、爲發展中國家提供能力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引領性作用。

馬駿在《綠金委工作報告》中指出,2022年以來,綠金委組織了七個新的工作組和研究組,組織了上百個子課題,參與單位達320多家,在轉型金融、環境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國際經驗研究、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可持續風險分析、金融支持女性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監管部門的政策、標準制定,成員機構的產品和業務創新,以及多個國際合作機制。

展望下一年度,綠金委將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和其他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支持國家級轉型金融標準的編制工作、支持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加快可持續信息披露、支持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支持碳金融市場擴容和提升流動性、推動《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應用、開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樣性研究、擴大可持續投資能力建設聯盟的影響力等七個方面重點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