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AI服務器,相當於2018年的新能源車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01
什麼是當下最尖端的科技?
在談到小米做智能電動車的核心原因時,雷軍對外解釋到:他通過調研痛苦地認識到智能手機肯定不是當下最尖端的科技了,最尖端的科技已經變成了智能電動汽車,如果不幹肯定落伍,而且小米手機聚集起來的優秀人才也只會流失,註定與成爲偉大的公司越來越遠。
作爲潛水米粉,我相信雷布斯這段話是發自肺腑的,但請原諒我只能認同一半。涌向最尖端的科技,是每一個科技信仰者追隨風口的順勢而爲;但小米押注的智能汽車,可能在5年前特斯拉股價螺旋飛昇的階段是人類最尖端的工業品,現在顯然已經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什麼是工業時代最尖端的科技?
首先要釐清的是,我們討論的主要是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所以諸如火箭、可控核聚變、量子通信等等實驗室黑科技不在討論範疇內。我們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偏直覺類的原則討論,因爲涉及到科技前沿的方向瞄準。
2024年的英偉達GTC大會上,當科技從業者緊盯着英偉達最新芯片的參數指標時,我最被深深震撼的是一個畫面:黃教主手持超級核彈GB200芯片,向衆多看客直接展示。似乎此時這一個to B的芯片產品,就像一個to C的智能手機、汽車一樣,接受全球科技朝聖者膜拜,被如此圍觀的B端產品,在人類的科技史上應該僅此一例。
這注定將成爲劃分時代的標誌性名場面。
毫無疑問,全球最尖端的科技必定是AI的算力載體。至於具象到品類你可以說它是GPU,但更具有產業鏈視角的答案,應該是更高一層的服務器。
嗅到服務器產業變革的英偉達,非常討厭自己被定位爲GPU的供應商,而一直標榜自己是算力供應商;所以GTC大會上,英偉達纔會不厭其煩的講述其DGX超級服務器的組裝全流程。
硬幣的另一面,是2023年至今,美股、A股和臺股的服務器品牌廠、代工廠的股價都不約而同一飛沖天。比如超微電腦、工業富聯、緯創、廣達、英業達等。且無一例外,這些股票的上漲邏輯都是幹拔估值,服務器整個產業鏈,已經基於價值創造角度被系統性重估。
從行業數據角度上來看,全球服務器每年出貨量在1200萬臺左右,對應市場規模在1200億美元。由於AI服務器是傳統服務器單機價值量的10倍上下,遠期服務器隨着AI滲透率提升,市場空間勢必將突破萬億美元;作爲對比,智能手機當前全球市場規模爲5000億美元左右。僅僅從比大小的視角,服務器也完全不虛。
02
服務器革命:從幕後到臺前的算力基石
AI服務器對算力行業的重塑,是一次可以類比電車對燃油車的革命。
當年不少人認爲汽車技術已經相當固定了的時候,新能源車成了產業鏈徹頭徹尾的顛覆者,這一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還在持續發酵。
無可爭辯的是,下一個時代是數字經濟時代,所以這輪的服務器革命乘數效應註定將更爲宏大,整個人類社會和經濟構成模式都將被撬動。服務器這個典型to B的產品,成爲了每一個個體不得不去關心的工業品,這也解釋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名場面。
電車顛覆的是出行鏈,往最大了說也就是能源革命;而服務器的變化,重塑的是信息時代的數字基座,是將人類從機械、電力、信息時代推向數字時代的“行星發動機”。
可以得到佐證的是,在英偉達披露的數據中心資本開支構成中,服務器單一佔比高達70%,是最大的成本項。數字經濟,用硬件的黑話來說,是一堆服務器的搭積木遊戲。
1)服務器從來都在技術的前沿
有人認爲,服務器無非就是由主板、內存、CPU、磁盤、網卡、GPU顯卡、電源、主機箱等硬件設備組成的一臺大電腦,早在1945年馮諾依曼就給這個技術定了性,毫無新意可言。再加上服務器公司由於盈利能力弱,一直都是邊緣板塊。
但從工程創新上,信息時代開始至今的60年間,服務器其實從未停止迭代的腳步,經歷了從大型機/小型機、到PC、到雲計算用服務器的至少3代升級。只不過吃虧於to B的屬性,沒有幾個人會對機房裡傻大黑粗的服務器有什麼興趣。
覆盤歷史上服務器的變革,對產業鏈和商業模式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上一輪帶來產生顛覆性結果的是Wintel聯盟,帶領X86一桶天下,服務器CPU壟斷者英特爾在歷史上長期都是芯片的絕對王者。其次是,雲計算時代白牌服務OEM廠商的崛起,臺系廠商默默佔據了關鍵位置,併爲當今的AI服務器格局早早埋下了伏筆。
圖:服務器發展變化,資料來源:長江證券
2)AI的算力黑洞,唯有升級服務器可對抗
在算力即國力的時代背景下,大規模並行計算成爲數字時代的剛需,背後遵循着大力出奇跡的樸素道理。AI帶來的算力需求近乎無上限,而服務器中的CPU,已經成爲新大陸下的舊地圖。
在雲計算時代,大家更多做的是閒置算力的優化,是中間層和軟件層的革新,本質是一種共享經濟而非技術革命。而面對新時代的需求,提升服務器及其集羣算力成爲木桶的最短板,我們再也繞不開對硬科技的技術升級。
AI 服務器相較於傳統服務器最大的差異在於,靠堆料高性能GPU和HBM,最終呈現了突出的異構計算能力,成爲填補算力黑洞唯一可行的硬件解法。比如在訓練AI服務器中,GPU的成本佔比超過70%,而在基礎型服務器中,這一佔比僅僅不到20%。
服務器平臺的升級,也從跟隨英特爾CPU的代際變化,變成了英偉達GPU的代際變化。服務器單機價值量也從1萬美元左右,飆升到20萬美元左右。
英偉達,無疑成爲AI服務器革新中最大的贏家,市值也一路從3000億美元攀升至3萬億美元。顯然,萬億美元從來不是芯片公司的對價,而是對服務器或者說數字經濟這個大賽道的暢想。
圖:服務器向AI服務器升級
03
未來10年,我們的認知將被重複多次顛覆
智能手機對功能機的替代,從蘋果iPhone 4發佈的2010年算起,長達10年之久;中間衍生了無數的技術革新,以及舊人哭、新人笑的故事。A股甚至直接衍生出蘋果產業鏈條概念,華爲、小米、OPPO、VIVO、傳音等跟隨者也成爲全球最主流的手機玩家。
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替代,從特斯拉的Model3發佈的2016年算起,至今也過去8年時間,隨着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逼近50%,預計新能源車技術升級的10年紅利也進入下半場。上半場中,寧王及其一衆小弟,都已經成爲了大國較量的砝碼,造車新勢力也對昔日高不可攀的歐洲大地開始了技術的反向輸出。
而AI服務器對傳統服務器的替代,如果以2023年爲元年,纔將將開了一個頭。我們判斷,這一輪的技術替代浪潮將又是一輪十年維度的工程技術升級週期,且將絲毫不亞於上述兩個產業鏈過去演繹的烈度。
現在已經逐漸顯性的,除了英偉達的獨佔鰲頭外,還有服務器產業鏈商業模式的變化,以及下游需求方構成的閉環。
1)服務器商業模式的變遷
AI服務器,帶來內部結構和價值量的重大變化,英偉達成爲最大的受益者。在另一方面,這也對生產模式提出了與此前完全不一樣的要求:需求量大、硬件標準化、響應速度快、軟硬件解耦。
所以,白牌服務器正在鯨吞傳統品牌服務器的市場,在2023年,白牌在市場中已經佔比3成以上。早年間佈局白牌的臺系廠商,當年因爲個位數的毛利率從來都是不被理解的對象,而這一輪AI大潮中,意外成爲最大的贏家。英業達、緯創、鴻海、廣達、工業富聯等多家電子代工大廠,成爲北美雲計算廠商核心的服務器供應商。
中國大陸的電子廠商慢了半拍但也在迎頭趕上,比如紫光股份、聯想集團、中興通訊、比亞迪電子等都在全力轉型AI服務器組裝代工,試圖跟上弄潮兒們的步伐。
2)CSP、國家算力的軍備競賽,構成供需商業閉環
對於單價百萬元左右的服務器,到底是誰在不計成本的購買?隨着英偉達財報信息的披露,主要的兩大買家浮出水面。
一個是爲了業務發展不得不投的CSP廠商,北美雲計算廠商一個季度動輒拿出百億美元來搶購最新的AI服務器,而且資本開支強度逐季上修。
而另外一個是國家算力主權需求,包括中、美、中東、歐洲等。在全生產要素升級、產業鏈及數據安全的多重壓力之下,投算力基本上是主流經濟體的共識。
GPU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是AI服務器中的新引擎;光模塊之所以需求會爆發,就是它充當服務器之間的連接通道。
市場還在感嘆這幾大變化,尚未意識到這只是產業鏈嬗變的發端,未來新的東西必將層出不窮。而這一切的起點都要求我們重新認識這個熟悉又陌生的to B產品——服務器,我們甚至可以以此爲抓手,洞察AI發展的脈絡。
圖:全球服務器產業鏈 資料來源:招商證券
往 期 推 薦